坐骨神经痛用什么穴位?腿抽筋是为什么?昆仑穴孕妇禁用知道吗?

文 / 健康使者刘哈哈
2020-11-06 09:23

膀胱经的背俞穴,可以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每一个穴位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反复尝试。不止是背俞穴,下面的穴位也是非常重要的膀胱经上的穴位,下面的介绍都是以针灸为主,专业人士可以参考,非专业人士可以用按摩艾灸也有保健作用。

27.承扶 (BL 36)

【定位】 臀横纹的中点(见图2-36)。

【主治】 ①腰骶臀股部疼痛;②痔疾。

【体会】 直刺 l~2寸。承扶在臀大肌下缘,是个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常用穴位,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深刺很容易诱发经络感传。向这样在神经主干附近的穴位,如果针刺时出现了明显感传,建议还是不要接电针,不然患者不但无法承受,而且还容易造成神经损伤。

图2-36

28.委阳 (BL 39) 三焦下合穴

【定位】 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见图2-36)。

【主治】 ①腹满,小便不利;②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体会】 直刺 l~1.5寸。委阳是三焦下合穴,可以治疗小便不利,腹胀等。我很少用到它,即使用到也是用来治疗膝关节炎。

29.委中 (BL 40) 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见图2-36)。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

【体会】 直刺 l~1.5寸,“腰背委中求”,这句话说明了委中穴的第一主治。委中治疗腰痛可以针刺,但更多的是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尤其是急性腰扭伤。委中穴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还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30.膏肓 (BL 43)

【定位】 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见图2-36)。

【主治】 ①咳嗽,气喘,肺痨;②肩胛痛;③虚劳诸疾。

【体会】 斜刺0.5~0.8寸。 膏肓穴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所以这个位置很容易出现肌肉劳损引起的疼痛。针刺可以斜向下刺,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引起气胸。膏肓穴更多用于治疗咳喘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前面讲了三伏贴就是选了这个穴位,治疗咳嗽、气喘、肺结核的话可以用灸法。还治疗身体正气不足,虚劳多病。这个穴位看名字就可与“病入膏肓”这句成语相联系,所以对一些病程日久、久治不愈的虚劳性疾病,也可以用艾灸膏肓穴来治疗.

31.秩边 (BL 54)

【定位】 第4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见图2-37)。

【主治】 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体会】 直刺1.5~2寸。秩边穴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常用穴位,我在临床上最喜欢针刺秩边和环跳穴,接电针治疗腰腿痛。也有深刺秩边治疗小便不利和便秘的报道。

图2-37

32.承筋 (BL 56)

【定位】 合阳穴与承山穴连线的中点,腓肠肌肌腹中央(见图2-38)。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

【体会】 直刺 l~1.5寸。承山和承筋两个穴位治疗范围差不多,前面说了承扶治疗痔疮、孔最治疗痔疮,其实承山承筋治疗痔疮更多见,当然承山承筋治疗腰腿痛是它们的第一主治,还有就是腓肠肌痉挛,俗称“小腿抽筋”。可能不少人自己都抽筋过,人为什么会抽筋呢?在中医认为引起腿脚抽筋根本原因不过是三种:一是血和津液滋养不足;二是寒冷刺激;三是外力影响。西医认为抽筋的常见原因有:①疲劳、休息不足导致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可引起抽筋。如剧烈运动时,肌肉连续收缩过快,走路或运动时间过长,使下肢过度疲劳,可使乳酸堆积,导致抽筋;②睡眠休息过多过长,血液循环减慢,使二氧化碳堆积等。③出汗过多。运动时间长.运动量大,出汗多,又没有及时补充盐分,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出现抽筋。④缺钙。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钙离子起着重要作用。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肌肉容易兴奋而痉挛。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很容易缺钙,因此就常发生腿部抽筋。老年妇女雌激素下降,骨质疏松,都会使血钙水平过低而容易出现痉挛。某些慢性疾病,容易引起低钙血症,也会引起抽筋。⑤睡眠姿势不好,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引起抽筋。⑥寒冷刺激。如冬天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准备活动不充分;夏天游泳水温较低,都容易引起腿抽筋。晚上睡觉没盖好被子,小腿肌肉受寒冷刺激出现抽筋。承山和承筋穴是治疗腓肠肌痉挛的必选穴位。

33.承山 (BL 57)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见图2-38)。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体会】 直刺1~2寸。虽然主治相同,承山穴比承筋穴更常用,一个原因是承山穴更容易定位,刚好在两筋中间的凹陷处,第二个原因是针感更强。所以承山要注意不要太强刺激,尤其是已经有明显针感了。前面说了承山穴承筋穴是治疗小腿痉挛的必选穴位,那么是按摩好还是针刺好呢?如果是正在发生小腿痉挛,还是按摩为好,就像治疗足球场上运动员抽筋一样,先伸直小腿板脚尖,牵拉腓肠肌,缓解后拿捏腓肠肌,等到肌肉放松下来,然后再点按承山穴、承筋穴,如果不是正在发作,只是这段时间老犯,那针刺更加有效。直刺得气后,接低频电针,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减少腓肠肌痉挛的发生。

图2-38

34.昆仑 (BL 60) 经穴

【定位】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见图2-38)。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②滞产。

【体会】 直刺0.5~0.8寸。 孕妇禁用,经期慎用。教材上写了昆仑穴孕妇禁用,我也没有查到文献,但是据报道,在产程中经针刺昆仑穴可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是具有可行性的无痛分娩方法。将来大家可以试试看,按摩或者针刺昆仑穴能否加快分娩减轻疼痛。另外昆仑治疗后头痛和颈椎病效果良好。昆仑穴和太溪穴内外相对,对治疗腰骶部疼痛,两个穴可以同时使用。

35.申脉 (BL 62) 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定位】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见图2-38)。

【主治】 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失眠;③腰腿酸痛。

【体会】 直刺0.3~0.5寸。申脉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最大的作用是治疗癫痫,这个穴位我体会过,和照海穴等配伍,治疗小儿癫痫作用还是挺明显的。当然,也可以治疗局部疾病,踝关节扭伤时,申脉穴是常见的压痛点,所以经常用申脉穴来治疗局部韧带扭伤。

36.至阴 (BL 67) 井穴

【定位】 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见图2-38)。

【主治】 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体会】 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前面说了,井穴都可以治疗头面五官疾病,至阴穴也不例外。另外,至阴穴还有个很特殊的用法,治疗胎位不正。我自己没有用过,但是这个用法临床报道不少,应该可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