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牙草——补虚止血强心良药
一花一世界,草木各有情。中医药从萌芽开始,我们的先民就结合每一味中药的性味、功用、形态等给予富有深意和感情的名字,其中就有一味听起来就有神奇功效的药物:龙牙草。
龙芽草属于蔷薇科多年生草本,别名仙鹤草、施州龙牙草、石打穿等,在我国分布广泛,野外经常能够见到它的身影。“大叶大,小叶小,龙芽草”,是当年老师教的龙牙草辨别口诀,说的就是其独特的叶片分布。龙芽草叶片为间断奇数羽状复叶,每一对叶片之间夹杂有更小的叶子,大小叶片交相排列,这是其主要鉴别要点。
龙牙草七八月份开花,枝头排列成串的淡黄色五瓣儿小花,嫩绿的叶片与鹅黄的花朵交映,瘦果呈倒卵形圆锥形,顶端有数层钩刺,成熟后便可以借着这软刺附着在其它生物上,完成种子的传播,和苍耳有一点相似。
龙牙草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呼为“狼牙”,也叫牙子;龙牙草一名首见于宋《本草图经》,载为“施州龙芽草”,其文云:“龙芽草,生施州,春夏有苗叶,至秋冬而枯,其根味辛涩、温、无毒,春夏采之,洗净,去芦头,焙干,不计分两,捣罗为末,用米饮调服一钱匕,治赤白痢,无所忌。”明代朱棣的《救荒本草》载为“龙芽草”一名,其文云:“又名瓜香草,苗高尺余,茎多涩毛,叶如地棠叶而宽大。叶头齐团,每五叶或七叶作茎排生,叶茎脚上又有小牙,叶两两对生,稍向出穗开五瓣小圆黄花,结青毛蓇葖果,有子大如黍粒,味甜。”仙鹤草一名始见于清代的《伪药条辨》。
龙牙草性平,味苦、涩,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补虚、截疟、止痢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痈肿疮毒、疟疾、血痢等病。《百草镜》中记载:“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岭南采药录》中亦有:“治赤白痢及咯血、吐血;仙鹤草三钱至六钱,水煎服。”在《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中提到,仙鹤草(龙牙草)味苦辛而涩,涩则能止,辛则能行,是以止涩中寓宣通之意。国医大师朱良春自创的“仙桔汤”用来治疗慢性痢疾,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方中主药就是仙鹤草。
龙牙草有很好的止血、强心和以及抗炎功效,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还要数它极强的抗癌作用,传统的放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伤害了人体的正常细胞,但是龙牙草对于人体正常细胞无害。朱良春的《抗癌单刃剑方》中,其中以龙牙草50~90克,白毛藤30克,龙葵25克,槟榔片15克,制半夏10克,甘草5克组成,临床应用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效果明显。《汉方研究》的专家们曾这样评价龙牙草:“传统的化疗药,犹如一柄双刃剑,既杀伤癌细胞,也会杀伤正常细胞,而像龙芽草这样既杀伤癌细胞,又有利于正常细胞,实属一种罕见的抗癌中药。”(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河南中医药大学 邓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