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医药的伟大与神奇:一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路历程

文 / 小时光健康
2020-10-30 09:57

本人男性,1966年生人,家住山西省太原市,在国营企业从事技术工作,业余最喜欢的就是参加户外徒步运动。2020年元旦如期参加一个五台山南台的朝台活动,不料到了山脚下却因封山而不能前往,无奈改成五台山外围的登山活动,正是这新年的开门不顺,拉开了我跌宕坎坷的一年。

2月20日起,全天不时会出现胸口憋闷现象,测量血压基本正常,心率100多一点,上楼梯有气喘现象。

2月29日后,胸口憋闷的厉害,于是去医院看医生,做了心电图检查后,医生让住院检查治疗。

3月2日到心血管专科医院住院检查,当日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舒张内径为69毫米,射血分数为33%,当日下午开始输液治疗。

当晚10:00多钟突然血压下降,高压70、低压40,身体大量出汗、头晕、干呕,整个人极度的难受。护士当即停止了输液,数分钟后,症状慢慢减轻,最终平稳了下来,之后紧急转送至重症病房。随后就是为期10天的重症病房经历,在这期间射血分数最低达到27%,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治疗后,于12日转回普通病房。

又经过几日的治疗于18日出院,虽然是出了院,但心情还是比较沉重的,因为出院时,左心室舒张内径为71毫米,射血分数为35%,与住院时差不多。(在住院期间得知,射血分数若小于40%,人就随时处于危险之中。)最难过的是大夫告知这种病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疗,最好的办法就是心脏移植,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就是没办法了。

最后大夫建议去中国最好的心脏病医院安贞医院或阜外医院去看看有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倒是一位护士给了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告知出院后要按时吃药,不要累着,保持心情平稳,能够保持好了再活个十年八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总之是极度的失望。

失望归失望,但还是要积极的面对,并且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时期,也不能去北京看病,于是就每天按时吃药,好好休息,保持好心情,亲朋好友们也都帮着打听治病的信息。到了五月中旬的一个下午,突然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让我赶快打开电视看北京电视台……,原本暗淡的道路突然就变得光明了起来。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挂上了北京西苑医院王承龙主任的号。

于6月8日见到了王主任,开了一个月的中药,开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一切似乎都走向了正轨。

俗话说得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七月初突然又得了急性阑尾炎,经过一个星期的保守治疗,终于控制住了炎症,但由于液体输得太多,使得本已开始好转的心脏又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也是这一次让我初步见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之处,下面看一下这段时间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

3月18日出院前射血分数为35% ,6月8日看中医前射血分数为40%,也就是说,80天的时间,射血分数从35%上升至40%。从6月8日后,开始吃中药到7月4日发现阑尾炎的25天射血分数从40%上升至45%,阑尾炎控制住以后7月11日检查射血分数又降到了34%,又回到了四个月前我出院时的状况了。

很沮丧地拿着34%的射血分数,于7月13日又找到了王主任,王主任安慰我说,幸亏这个月恢复的快,要不还真挺危险的。又鼓励我说,没关系,咱们从头再来。于是又开了一个月的中药回家,到8月17日再找到王主任时,射血分数也恢复到了40%,这次开了两个月的药,这两个月严格按照王主任的嘱咐吃药、吃饭、喝水及其他。到10月12日再次见到王主任时,射血分数已经奇迹般地达到了53%。治疗还在继续,但我确切已感受到了中医的伟大与神奇,感谢医术精湛的王承龙主任。

临床上常把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脏形象地比喻成“薄皮大馅”。因心室壁变薄、心腔扩大引起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脏电传导系统紊乱,患者易于发生心衰、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和猝死。数据统计,DCM的5年病死率约为35%,其主要死因是泵衰竭和心源性猝死。

临床治疗此病时,解决心衰症状仅是第一步,抑制心室重构,使扩大的心脏缩小至正常范围才是终极目标。中医认为,DCM核心病机为“心气亏虚、大气下陷”,临床治疗既要“补气”,又要“升陷”,病证结合,协同祛疾。众多临床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优势互补,可显著缓解DCM患者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提高远期生存率,助力患者实现心脏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