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脉神剑怎么发?哪个穴位会导致孕妇流产?答案都在大肠经

文 / 教你了解健康
2020-10-27 09:58

肺经之后就是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食指桡侧向上,通过合谷处第1、第2掌骨之间,经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行至肩部,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三阳经聚会处,之后向下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向下经横膈,属于大肠。它还有一条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走于颈部,经面颊,进入到下齿龈中,绕回来到上唇,交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向上至鼻孔两侧(见图2-5)。

图2-5 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示意图

【主治概要】

本经有20个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大肠经和肺经相表里,所以可以治疗皮肤病,大肠为传导之官,传导糟粕,上络于肺、齿龈,其病机是传导功能失常。大肠与肺、脾、胃的功能密切。

下面的穴位介绍主要是针对针灸,需要专业人士操作,非专业请勿模仿,非专业人士可以穴位按揉保健,作用会小一些。

1.商阳 (LI 1) 井穴

【定位】 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体会】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商阳和少商用法用途都差不多,我就不再多说了。在这里我说说关于井穴的取穴。上大学之前,看了金庸的《天龙八部》,其中的六脉神剑,段誉手一指,时灵时不灵。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都以为这六脉神剑是从手指尖发出来的。但是实际上手三阴手三阳经的井穴,除了中冲穴,其它都不在手指尖,而是在指甲角旁0.1寸,大家可以试试看这样发六脉神剑是不是很别扭,要蜷着手指才能找准方向!当然基于金大侠故事引人入胜,我们就不要吹毛求疵了。我是个很爱看小说的人,手机里存着很多网络小说,但是我一般不看关于医学或者医生方面的小说,因为很多错误让我无法看下去,很多夸张的手法让我无法接受,很多小说就是快餐,看的高兴才看,不要自己找罪受。

商阳穴

2.二间 (LI 2) 荥穴

【定位】 微握拳,当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前凹陷中(见图2-6)。

【主治】①鼻衄、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

【体会】 直刺0.2~0.3寸。 对于二间我用的唯一体会就是泄热,胃肠道的热引起的口渴、口臭、牙痛。其他很少用到。

图2-6:二间,三间穴

3.三间 (LI 3) 输穴

【定位】 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见图2-6)。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②腹胀,肠鸣。

【体会】 直刺0.3~0.5寸。三间这个穴位和二间类似。但是这里要提出来的是,有一个特殊取穴法——第二掌骨全息穴位。 第二掌骨穴位群分布于掌背的第二掌骨桡侧面,从掌骨头后凹陷处开始一直到掌骨基底部——沿着食指指背的根部轻轻往下推至靠近腕部,就能非常清晰地摸到一根硬硬的骨头,这就是第二掌骨。依次分布有头、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12个穴区。在头穴与足穴之间的中点为脾胃穴;头穴与胃穴的中点为心肺穴;将头与肺心之间作三等分,其间分别为颈和上肢;心肺穴和脾胃穴中点为肝胆穴;将胃与足之间作六等分,其间分别为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穴。心肺穴和头穴中间是肩颈穴,脾胃和脚的中间是是肾脏穴,脾胃与肾脏再分二分之一为腰腹穴,肾和脚穴二分之一处分为下肢穴。这个穴位群可以用手指掐揉,身体的哪个部位有问题,就可以在相应的区域进行按摩。

合谷穴

4.合谷 (LI 4) 原穴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见图2-7)。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口。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胃肠病;④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

【体会】 直刺0.5~l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针灸大成》记载的南北朝北齐医家徐文伯的医案,合谷和三阴交穴共用能够导致流产。合谷穴是个大穴,所谓大穴,就是用途广、作用强、针感强,临床上常常被使用。之前讲的所有穴位都没有合谷穴常用。诸位读者估计大多听说过合谷穴。临床上最常用合谷的大概有面瘫,胃肠病,牙痛。切记刺激合谷穴会导致流产,所以孕妇是禁止用的。记得当年大学参加军训,得了龋齿,牙痛的很厉害。因为军训在河北一个县郊,军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看病很麻烦,我就想着能挺就挺过去,反正总共就一个月,疼起来就使劲掐合谷。刚开始能够有所缓解。但是治标不治本啊,最终没有扛过去,还是请假补牙去了。所以我们也要知道,针灸止痛是有它的局限性的,它以调节为主,最终是要找到致痛原因才能够解决问题。合谷治疗牙痛,主要也是治疗上火引起的牙痛,因为合谷本身有清热泻火的功效,而对于龋齿还是力所不能及也。

5.手三里 (LI 10)

【定位】 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见图2-8)。

【主治】 ①手臂无力;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体会】 直刺0.8~1.2寸。 对于偏历、温溜来说,我更喜欢用手三里,主要是手三里容易扎出针感来,虽然它不是特定穴,但是对于局部疾病的治疗,效果良好,比如前臂疼痛、桡神经损伤、中风偏瘫等等。

6.曲池 (LI 11) 合穴

【定位】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见图2-8)。

【主治】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高血压,癫狂;③腹痛,吐泻;④五官疼痛;⑤瘾疹,湿疹,瘰疬。

【体会】 直刺0.5~l寸。曲池在大肠经中的作用仅次于合谷,作为大肠经的合穴,治疗腹痛、腹泻很常用。曲池还用于退热,有一次回老家,太热了,没有空调,午睡时我直接把席子铺在地上睡了,结果起来后头痛的要命,一量体温39度,家里没有备用的药,针我倒是随身带着,就给自己扎了曲池和合谷,退到38度,可是没过多久体温又重新升高,还是妈妈去河边采了草药,连喝了4、5杯,出了好几身汗,霍然而愈。妈妈嘲笑我说你这个正经科班学医的不如我这半个草药郎中。其实感冒针灸效果也是可以的,除了曲池合谷,风池是一定要扎的,大椎放血的退热效果比其他穴位都要好。背后膀胱经走罐更是治疗感冒必须使用的手段。曲池还可以治疗高血压,一般当患者出现临界高血压时,我就建议他自己每天按摩曲池、合谷、丰隆、太溪、涌泉,然后结合耳穴治疗,往往血压就逐渐恢复正常。另外曲池还可以用来治疗湿疹、过敏性荨麻疹等。

图2-8:手三里,曲池穴

7.臂臑 (LI 14)

【定位】 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见图2-9)。

【主治】 ①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②瘰疬;③目疾。

【体会】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臂臑和肩髃都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穴,臂臑在三角肌止点处,三角肌主要负责肩关节外展,所以肩关节外展或者内收出现疼痛时都可以考虑针刺臂臑。臂臑还可以用于治疗“瘰疬”,相当于现在的淋巴结肿大,这方面我没有经验,北京针灸名家王乐亭前辈用六寸金针曲池透刺臂臑治疗颈部淋巴结核,有奇效。

8.肩髃 (LI 15)

【定位】 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见图2-9)。

【主治】 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②瘾疹。

【体会】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冈下肌损伤等等。肩髃是临床上很常用的穴位,肩周炎必选,但是它的作用单一,主要针对穴位局部病症。

图2-9:肩髃,臂臑

9.口禾髎 (LI 19)

【定位】 在上唇部,水沟穴旁0.5寸,当鼻孔外缘直下(见图2-10)。

【主治】 ①鼻塞,鼽衄;②口歪,口噤。

【体会】 直刺或斜刺0.3~0.5寸。 口禾髎临床上也常用,就是治疗面瘫,位于上唇方肌止端,对于上唇力量没有恢复的患者,必选。这个穴位从解剖位置上看分我,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所以有时候三叉神经痛也经常会针刺此穴。三叉神经痛是个很令人头痛的病,患者痛苦,医生也很无奈。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服用卡马西平,卡马西平副作用较大,有一部分人耐受不了。还有一部分人吃了也控制不住。所以会寻求中医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效果良好,但是也很容易反复。我的经验是局部取穴很重要,远端取穴也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远端取穴主要是泻肝胆之火,所以三叉神经痛和情绪关系很大,生气、精神紧张都会诱发其发作。

图2-10:迎香穴,口禾髎

10.迎香 (LI 20)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见图2-10)。

【主治】 ①鼻塞,鼽衄;②口歪;③胆道蛔虫症。

【体会】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对于迎香治疗胆道蛔虫我没有经验,但是在以前蛔虫病高发时,据说经常使用。我们用迎香主要用于面瘫,往往是迎香穴和口禾髎作为一组,接电针,可以提上唇,因为迎香穴也在上唇方肌中。但是面瘫治疗后期不建议这样使用,尤其是当鼻唇沟恢复后不要使用,以免出现“面肌倒错”。我在门诊看到很多其他地方治疗已经好几个月后的面瘫,都出现或多或少的“倒错”现象:就是不做表情时看上去面瘫的那一侧鼻唇沟反倒比正常侧深,患者自己也觉得面瘫这侧更紧。但是一有表情时,嘴还是向健侧歪,这种情况治疗起来就非常棘手。当然这也不单单是因为过度刺激迎香和口禾髎所引起,面神经损伤较重,没有及时恢复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迎香穴我用的最得心应手疾病是鼻炎。急性鼻炎不用说,大多能立竿见影;慢性鼻炎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是公认的难治性疾病,我用迎香和上迎香为主穴治疗好很多病人。迎香,顾名思义用于是治疗鼻塞不通,大家也可以自己按摩保健:可以沿鼻唇沟,用自己的食指从迎香穴往上迎香穴擦,擦红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