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天冷就反复,试试这个治本之方

文 / 健康你知
2020-10-23 13:39

明天就要进入霜降节气,天气变得越发寒凉,每每这时,各类呼吸系统的老毛病又活跃起来。对于“老慢支”这类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从中医学理论出发进行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下廖成荣老师临证实践中对于治咳喘法则的体悟。

1.肺脾两虚是慢性咳喘的基本病因病机

关于慢性咳喘的病机,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主要由脏腑精气虚衰引起的,或致痰浊内生、或致津液亏少、或致气机失常等病理生理功能失衡;合参脏腑辨证主要责之肺、脾、肾三脏;本病病程冗长,病情反复,久病必虚,气血内耗,以本虚标实为病机。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慢性咳喘,多属于内伤,按照常规思路,使得辨证更加复杂,不利于临床处方用药。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我发现虽然慢性咳喘日久,病情复杂,脏腑涉及肺、脾、肾,但是“肺脾两虚”是慢性咳喘的基本病因病机。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肺、脾、肾三脏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肺、脾、肾三脏中有一脏或多脏器出现功能障碍,均可引起津液的生成、输布和蒸化失常,进而生成病理产物“痰”,而出现咳喘诸症。

主气,司呼吸,主治节,若肺气虚弱,呼吸无力,治节失司,则气不足以吸,而发咳喘;若肺气虚弱,卫阳不固,一则营卫失调,易于汗出,二则不耐寒热,腠理空虚,外邪易于入侵而出现感冒诸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气、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不能上奉于肺,反而生痰生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从而影响肺的生理功能,日久后天之基动摇,出现久病难复。为先天之本,源于父母,肾主水,主纳气,肾气、肾阳虚损,命门火衰,阴寒内生,生湿生痰;肾气不足,呼多吸少,摄纳无权,气不归元,而致喘逆。我们认为,一旦受邪,肺脾首当其冲,病程迁延累及于肾,而肺、脾、肾三脏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肺、脾两虚在发病过程中更显重要。

2.健脾益肺是慢性咳喘的基本治则

在治疗上,慢性咳喘急性加重时以祛邪为主,辅以扶正,使邪去正安;缓解期要以扶正为主,培本固元,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及程度。但是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在缓解期,基于对本病基本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健脾益肺是慢性咳喘的基本治则,临证中常选用健脾益肺合剂(实为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合方)进行治疗。

如在急性期,除主症外,兼有咳嗽痰多,色白等,合用导痰汤;如果出现口苦,心烦,失眠等,合用黄连温胆汤;如果出现咳嗽痰黄,胸闷等,常合用小陷胸汤。如在缓解期,除主症外,兼有面色黄白,常合用补肺汤;兼有咳喘气促,声音低弱者,常合用参蛤散;兼有腰困腿软,小便清长,常选用金匮肾气丸长期缓图疗效。以上举例,实为临证常用之法,但是临证运用时,均需要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加以运用,颇为有效。

临证时,需强调认清病理实质,找准病机关键,简化烦琐分型,结合患者实际,从辨证论治出发,往往能获得满意疗效,值得借鉴。

临床案例

江某,女,53岁,退休,重庆市渝北区人。2016年9月13日初诊。

主诉:间断咳嗽咳痰气促4年余。

2013年初春,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经口服“感康”症状缓解,但是此后只要受凉、劳累均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反复。曾在多家医院检查,均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颇为痛苦。听闻我科运用中药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显著,故从重庆渝北区来我院就诊。

刻诊:咳嗽,痰液黄稠,咽痒,时有胸闷,口苦,心烦,晨起明显,自汗怕风,容易感冒,纳食较差,夜间休息差,夜间需要在床旁放置垃圾桶,以便吐痰,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黄,脉细。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肺脾两虚,湿郁化热。

治法:健脾益肺,清热化痰。

主方: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温胆汤、小陷胸汤。处方:

金荞麦30g,鱼腥草30g,藿香10g,瓜蒌皮18g,黄芩15g,桔梗9g,地龙12g,僵蚕12g,蝉蜕12g,枳壳12g,竹茹10g,法半夏9g,陈皮12g,茯苓18g,太子参30g,防风15g,白术18g,黄芪40g,甘草6g。

5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2016年9月25日二诊:诉口服药物后,整体症状缓解60%,原来每晚必须将垃圾桶放于床旁,以便吐痰,现完全向愈,夜间基本不咳痰,自汗怕风较前缓解,感冒未再发生,未再出现心烦。舌质淡,苔薄黄,脉细。前方已经显效,患者症状缓解,但是基本病机未变,调整主方为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温胆汤。处方:

黄芪30g,白术18g,防风15g,党参18g,茯苓18g,陈皮12g,法半夏9g,竹茹10g,枳壳12g,黄芩15g,瓜蒌皮18g,金荞麦30g,鱼腥草30g,地龙12g,僵蚕12g,蝉蜕12g,浙贝母18g,桔梗9g,甘草6g。

2016年10月8日三诊:诉多年病痛得以解决,从未如此轻松,要求中药丸剂巩固。考虑基本病理变化不会速变,故继续遵前法治疗。主方选用参蛤散合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处方:

太子参30g,蛤蚧2对,白术18g,茯苓18g,陈皮12g,法半夏9g,厚朴15g,苦杏仁15g,百部18g,桑白皮18g,紫菀18g,五味子9g,生地黄18g,黄芪30g,紫石英30g,补骨脂18g,防风15g,桔梗9g,甘草6g。5剂,为水丸,每次口服8g,每日3次。

2017年6月19日患者介绍他人到我处就诊,诉至今未发,几年来首次轻松度过冬天。告愈。

【按语】本例患者,年过七七,阳气渐衰,又脾胃不佳,运化不及,肺气虚弱,抗邪无力,日久肺脾两虚,迁延不愈。故首诊以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健脾益肺,因兼有口苦,心烦,故合用温胆汤,兼有痰液黄稠,咽痒,时有胸闷等,故合用小陷胸汤。后以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病情方愈。

慢性咳喘是指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随病程延长可出现气急喘促,难以平卧等,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甚至张口抬肩等症状。可见于西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纤维化、阻塞性肺气肿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中。由于病程漫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观察,我发现本病的发生有其病机关键,即肺脾两虚,运用健脾益肺为基本治则,常获得满意疗效。

中医成长好书

《十年扎实中医路:读书·跟师·做临床》

《十年扎实中医路:读书·跟师·做临床》紧贴社会需求,结合作者中医成长经历,将十年来学医所感、所获、所悟,从读书、跟师与做临床三部分进行讲解,其内容紧贴作者成长,并将读书所获、跟师所得、临证所悟完整的呈现给大家,其语言流利,通俗易懂,内容布局,翔实清楚;在阅读中,得到入门之法,也学会中医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