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络的循经感传,它和神经传导等有什么差别?

文 / 健康活你我他
2020-10-23 12:13

什么是“循经感传”,顾名思义,就是沿着经络走行路线,出现特殊的感觉传导。当然,在正常情况下,肯定是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当人们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出现的循古典经脉路线而扩散的感觉传导现象即为“循经感传”。这种现象一直被认为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依据。

从1972年至1978年,中国共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按照统一规定的普查方法和分型标准,对不同民族、性别、年龄的健康人群进行了63000多人次的普查分析,结果发现感传出现率最高达45.2%,最低为5.6%,大多数在12%~24%之间,其中显著性最高达2.2%,多数在0.2%。学者们还对203例莫桑比克人进行了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亦可出现循经感传现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循经感传广泛存在于人群之中,基本上无种族、地域、年龄等方面的差别。

有人说循经感传是不是扎中神经了,其实不过是神经的传导。稍微有医学常识的人就知道,循经感传完全和神经传导不一样,有着自己鲜明的主要特征。

在这里我举个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例子。刚参加工作,因为是从地方大学进入部队医院成为军人,要参加新兵军训,我们被称为“大训队”,我分在一中队,有一天我们中队有个战友胃肠型感冒,又是发热又是拉肚子,一般治疗感冒我喜欢用风池穴、大椎穴。那天我看战友得的是胃肠型感冒,肚子很难受。我就先选了足三里,针感很强,一下子就沿胃经往下传导。因为他的病灶在胃,在足三里穴位的上方。所以,我用左手拇指按住穴位的下方,调整针尖方向向上,继续提插捻转行针,针感就向上传导,但是针感过了膝关节就不再往上走,我又行“青龙摆尾”手法,最终通过髋关节,战友觉得肚子一下就舒服了,留针半小时,五分钟行一次针。就此战友再也没有拉肚子,也没有恶心。体温也很快恢复了正常。第二天就正常参加训练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循经感传有着自己的特征。

①循经感传的路线 感传的路线大多数与《灵枢·经脉》所载的经脉循行线基本一致,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差异。我的这个战友,针刺足三里产生的传导基本是按照胃经走行,但是往上走到腹部就没有再走了,而且到了腹部后也没有很清晰的路线。往下传也没有过踝关节。

②循经感传的性质 循经感传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常与个体、刺激方式和强度有关。针刺和指压时多产生酸、麻、胀、抽动、冷、热等感觉传导;电脉冲刺激时除上述感觉外,尚有水流感、蚁行感、虫样蠕动感等;艾灸时则多产生热感或麻感;穴位注射后以酸、胀、沉重感居多,偶有热感、冷感等。那次我战友的感觉就是一种模糊的酸胀感,到了腹部变成一种温热感,他不是学医的,更不懂经络,所以他的描述应该是自己真实的感受。我自己不是个经络敏感人,出现经络感传比较少,但是有一次针刺眼眶下的四白穴,出现了从来没有感觉过的“蚁行感”,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③循经感传的速度 循经感传速度有快、慢两种。快的如触电样放散,可立即走完整条经络;但多数为慢性传导,其速度比神经传导速度明显要慢,从每秒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一般在0.10m/s左右。这次战友的经络传导就很慢,传导随着我行针手法,慢慢的向上走行,从足三里穴到腹部这段距离花一分钟,而且不是匀速的,通过关节时尤其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这与《灵枢·五十营》篇中“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其速度换算过来大约为2.8~3.6cm/s)的气行速度接近。在现实的临床上,循经感传大多是这种速度。至于前者快如触电感,大多是刺中神经了,容易出现这种感觉的穴位,比如环跳穴有坐骨神经,太溪穴处有胫神经,内关穴处有正中神经,这些穴位处都存在比较粗大的神经干。

④ 循经感传的方向和回流 刺激四肢末端的井穴,感传向躯干、头面部方向单向传导;而刺激躯体部任何一个经穴而出现从该穴向两个相反方向的感传。这说明感传的传导是双向性的。我们还可以通过手法诱导和针尖方向调整来控制感传方向,也就是古人说的“按之在上命气下行,按之在下令气上行”。在上面那个例子就是这样,足三里大多感传向下,通过拇指按住下方,针尖朝上就可以令针感往上传导。

⑤循经感传的趋病性 所谓感传的趋病性,是指循经感传在传导过程中有“趋向病灶”的特性。即感传沿该经脉线循行到接近“病灶”的部位时,即偏离本经而趋向病所。本例患者就是到了胃肠就不再向上传导了。 循经感传与针灸临床之间关系十分密切。针灸疗效和针刺镇痛及针麻效果等方面均与循经感传的有无、强弱和是否到达“病所”等有直接关系。在这个病例中, 当针刺穴位循经感传到痛症部位-——腹部时,其不适感明显缓解;又如治疗尿潴留患者时,针刺“关元”“中极”穴循经感传要求到达尿道,疗效才显著。这就是“气至病所”、“气至而有效”。

循经感传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前述部分因素外,还和时间、温度 、刺激方式 、刺激强度、穴位等有关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和受试者心理状态也密切相关。一般是心情愉快、较平静状态下感传出现率较高;反之情绪不佳、波动起伏状态下感传出现率显著降低。大学时我们还做过一个实验,先入静,然后再针刺穴位来诱发循经感传。有人曾在118例战士和中小学生中入静时诱发,其感传出现率高达85.6%。但是我们班的诱发并没有这么高的比例,估计和入静的程度有关。要是这样认为的话,或许真的是一些古代大能们入静时发现了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