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凭啥判断你腹胀是脾虚气滞型?他们都怎么治,为什么?收藏

文 / 两性健康管家
2020-10-21 21:08

昨天只是分享了脾虚气滞型腹胀用健脾消胀汤比香砂六君丸效果好的临床研究。

今天,我想在北中医北辰博士话中医原创好文第10期文章中,接着上期继续解读其背后的原因和方解。

功能性腹胀现代医学上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是以患者主观上的腹部憋胀为主要特点,伴或不伴肉眼可见腹部膨胀,应用生化、影像及内镜检查等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腹胀的病因复杂多样,可是具体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呈现多因一果的疾病。

尽管西医认为功能性腹胀的发病原因尚不确切,但并不是没有收获,甚至可以说收获颇丰。西医认为功能性腹胀的发病机制包括肠道动力异常、肠道高敏感性、神经内分泌因素、肠道菌群紊乱、食物不耐受、心理社会因素等诸多病因,且在各机制间,相互紧密联系。

西医治疗功能性腹胀,主要是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如促胃肠动力药、止痉药、抗生素、益生菌、抗抑郁药及饮食干预等,但远期疗效不明显,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服药后在短期内症状可以得到改善,但停药后症状复发,且复发率高,再次服用后效果不明显,症状得不到改善。

综上所述,现如今还没有针对功能性腹胀的特效治疗药物。所以,需要发挥中医中药的特色标本同治,以达到较高的远期效果。

在古代中医各代对于腹满的认知基础上,现代中医各派的多数中医医家认为功能性腹胀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失度、情志不畅、素体脾虚有关,诸多病因损伤中焦脾胃,继而中焦气机紊乱,升降功能失常,导致气机郁滞,胀满发生。

当今城镇生活和饮食结构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前,社会不断进步,相伴着人的社会压力也不断增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经常会饮食不规律、加班熬夜、过度思虑,日久则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导致脾虚。

如果过食肥甘厚味,可聚湿生痰,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致脾虚。紧张的工作常常让人过度劳力、劳神,易损伤内脏的精气、耗伤心血,从而损伤脾气;而过度思忧则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各种不恰当的生活习惯、方式终会损伤脾胃,致使脾的生理功能受损。

脾虚气滞型腹胀多是因饮食不规律、起居失调、劳逸失度、情志不调等各种发病因素损伤脾胃而成,脾胃是后天之本,在五行中属土,三焦中属于中焦,其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和精微、升清降浊,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功能失常使中焦气机升降不利,气机升降失调、紊乱、郁滞不通,发为气滞;体内的痰、饮、水、湿因气滞而运化受阻,痰湿不化阻滞不通反过来影响脾的功能和气机的运行,形成恶性循环。

气机阻滞不通易形成腹胀;气机升降失衡,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出现浊气在上之嗳气;脾运化失调,饮食不化,吸收能力下降,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体内水液代谢失调随之出现纳少、纳差、便溏等无器质性病变的症状。

所以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的苏娟萍教授认为脾虚气滞型腹胀实为气滞、痰饮、水湿,故在益气健脾的同时采用少量行气药厚朴、大腹皮、枳壳,其味辛,有行、散之功,可理气消胀以增强健脾的功效;脾健则运化有力,气滞、痰饮、水湿可自除;其性偏温,易耗气伤津,故宜少量;所以,配伍少量行气药祛除邪实以达治其标求其本的效果。

基于以上认知,可以采用健脾消胀汤治疗。

治疗脾虚气滞型腹胀的健脾消胀汤,其主方为六君子汤,在太子参、炒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的基础上再加山药补脾益气,增强健脾的功效,加理气消胀(厚朴、大腹皮、枳壳)、破血行气(莪术、三棱)药而成。

健脾消胀汤治疗以益气健脾、行气消胀为主。

方中重用太子参和炒白术,为君药;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其体润性和,既能益气,又可养阴生津,且药力平和,为一味清补之品;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是补气健脾的第一要药;

两药合用益气健脾为主,用于食少、腹胀、便溏、神疲乏力等脾胃虚弱者;

炒白术与生白术均有健脾益气之功,但炒白术燥湿力强,炒焦则用于脾湿有寒,土炒则补脾止泻,米泔水制者,可以完全消火燥气,适用于脾虚肝旺之体;

而生白术助运之力强更有助于通便下行,主要适用于脾虚证便秘。

以茯苓、山药、陈皮、半夏为臣药。

茯苓:味甘、淡,性平,既能健脾,又能渗湿,适于脾虚运化失常导致的泄泻、带下、痰饮,用茯苓可达到标本兼顾的效果,其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寒湿、湿热、脾虚湿盛均可用;

山药:味甘、平,能补脾益气,多用于脾气虚弱所致的乏力、食少、便溏;陈皮:味辛、苦,温,可行气健脾,燥湿化痰、温化寒痰、降逆止呕,可调理脾胃之气,增强脾胃功能,用于脘腹胀满、湿阻中焦、便溏泄泻、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者;其性温燥,阴虚体质者不宜用;

半夏:味辛,温,有毒,具有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温化寒痰散结消痞的功效,其性燥而化痰,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其性温,可治寒痰,又化痰力佳,配伍也可治热痰与风痰。

茯苓健脾渗湿、半夏燥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山药补脾气,四药合用共同燥湿健脾;脾虚运化失常,痰饮水湿形成,湿阻气机,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

所以这四味药起到标本同治的作用,共用能够增强益气健脾的功效。

以少剂量行气药厚朴、大腹皮、枳壳和行气活血药莪术、三棱为佐药;

厚朴: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可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既可除无形之湿满,又可消有形之实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常用于治疗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症;

大腹皮:味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其功效为行气宽中,适用于脘腹胀闷、胃肠气滞、大便不畅;

枳壳:苦、辛、酸、温,长于行气开胸、宽中除胀;厚朴下气、大腹皮和枳壳行气共同起到理气健脾的功效,脾虚运化无力,容易导致气滞,气滞又影响脾之运化,所以健脾的同时需要行气、理气以消滞。

气滞容易形成血瘀,所以活血化瘀又是一关键,用莪术、三棱行气活血化瘀。

莪术:味辛、苦、温,归肝、脾经,有破气行血、消积止痛、抗肿瘤的作用,主治气血凝滞、心腹胀痛、癥瘕、宿食不化等,用于食积不化之胃脘胀痛;

三棱:味辛、苦、平,归肝、脾经,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所治病证与莪术基本相同,常相须为用;然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所以,脾虚容易导致气滞,气滞又容易形成血瘀,需要佐以理气药、行气活血药以助健脾,但理气药多性温,应少量以防伤阴液。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气行而胀满消,胃气降则嗳气消,诸症皆除。

本文参考文献/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1.2018年3月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往期硕士论文《健脾消胀汤治疗功能性腹胀脾虚气滞证的临床观察》。

北辰中医博士,一个能和“小到不会说话老到不能说话”者都能聊得来聊得开的中医医生,人是70后、心是80后、医学水准60后争取50后的斜杠青年,中医人文医学科普达人,分享20年从医经验和经典验案,为患者,也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