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or西医?

文 / 晏凌羊
2020-04-11 16:10

1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最近我生了一场不小的病。

我真的完全是累病了的,俗称“积劳成疾”。

长期的高压工作和家务,让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对着电脑工作的时间太久,都是用右手按鼠标,突然有一天我右手就有点抬不起来了。

右手伤了,但是工作还得继续。为了能快点好,便就近找了个基层医院康复科的医生理疗了下,从此情况急转直下,右胳膊、右手一动就剧痛,是那种能引起耳鸣、呕吐症状的剧痛,仅次于生孩子的痛。

我爸妈得知我的情况,从老家赶了过来。而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坚持着跑去外地出差,想着这次也应该会和前几次一样,很快能好。结果呢,出差回来的路上,我疼得龇牙咧嘴,一秒钟都无法忍受了。

当晚,我去大医院拍了片子,初步查明了原因,医生说是肩周炎,筋肉,已经发生了粘连和钙化。我在急诊科打了消炎止痛针,但药效一过就疼痛不止,完全没有好转的迹象。

除了打止痛针,剩下的时间我就只能这么干挨着,感受着那种皮连着筋、筋连着肉、肉连着骨的疼痛,一寸寸一寸寸的从我身体上碾压过去。

和所有的疼痛一样,我对抗它的唯一办法,就是挨着,忍着,熬着,然后等它过去。

第二天我实在忍受不了了,直接去了疼痛科,医生给打了臭氧封闭针,现在有明显好转。虽然被动地动到右手还会痛,但至少疼痛部位不会主动痛了。

最近这几天,病情有在慢慢好转,只是右手不能用力。我也是深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我就想着,当时如果不图方便、图距离近而跑去基层医院,也许病情也不会严重到这种程度。

基层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确实一般、医疗设施也极其有限,而我们看病时,遇到医术好的医生真的很重要。

去大医院虽然人很多,但在那里遇到医术好的医生的几率大一些。对病人来说,去大医院就诊一方面不会耽误病情,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很多的痛苦,也不会白白浪费那么多钱、时间和精力。

2

类似的经历也发生在我闺蜜身上。

过年前,她回了湖南老家,然后在搬东西时不小心弄伤了胳膊,疼到睡不着觉。

当时疫情比较严重,到处都在封村、封镇,她还是找了关系才逃到了县城的医院去看了病。县医院的中医告诉她说没事儿,就是韧带损伤,然后捏着她的胳膊又拉又扯,说是“以毒攻毒”,将慢性病弄成急性病会更好治,她也很快就会好。

结果呢?她回到家以后就更痛了。

再之后,她回了广州。可能身体也有点自愈能力,她只是隐隐感觉到有些疼痛,但她也有点纳闷:怎么胳膊都伤了两个月了还有点痛?

随后她去了广州一家大医院,医生也没有太耐心地听她陈述病情,只是让她去拍了个片。片子拿出来,她懵圈了。原来她已经骨折了,只是骨头在继续按照它该去的位置生长,所以没有发生错位。一旦发生错位,她可能要做正骨手术。

拿到诊断报告的当天,她直接被气哭了。

我不是中医黑,但因为中医这种职业没有一个严格的准入条件(相对西医而言)、疗效也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衡量标准、不同中医的水平更是天差地别,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我推崇西医。

确切说,我是推崇各种检查仪器(西医也有大把庸医)。身体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用仪器进行全面检查,总能找到原因。

注意:这里说的是“全面”。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出不起这个全面检查的费用,只能依赖医生的经验做一个局部检查,但这种局部检查不一定能查出真正的病因。

就拿我妈有一次的头晕症状来说,医生建议她做脑部CT、心率检查,我们折腾了两三千块钱,查不出任何病因。

后来,基层医院来小区搞活动,我妈去测了一下血糖,测后才发现她那段时间她晕厥症的成因是血糖过低,给身体补充糖分,也就慢慢变好了。

能遇上一个医术精湛的西医,刚好能诊断到你的病情,让你少花钱就治好病,对你而言真是福分。

3

在中国,我觉得基层医院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除了打预防针、开病假条,它似乎没啥大的作用。小病小痛,我们当然可以在基层医院看,但是一般这种小情况,我们去药店买点药也能解决。

我家附近有两家社区医院,其中一家(不是我看的那家)的生存状况有点糟糕,早些年他们和莆田系的医院合作,口碑比较差。

后来莆田系医院出事以后,两家医院分开了,基层医院拿回了自己医院的牌子独立经营,但他们的牙科、康复科应该只是和私人诊所合作的科室,诊疗水平非常的一般。

医生医疗水平差距这事儿吧,应该跟学渣和学霸的差距差不多。同样是医生,有人医术精湛、经验丰富,有人就是个庸医。普通人如果不认识医术高超的江湖游医,有病还是尽早去大医院看吧,虽然那里人满为患、医疗费用不低,但,最远的就是最近的,最贵的就是最便宜的。

这次生病也让我觉得:只要教育和医疗这两大资源依然集中在大城市,只要人才都愿意往大城市跑,我大城市的房价就不会降。

在广东某城市出差时,那里的药店过了10:00全部打烊,我根本买不到药。深夜时分,你要是想去医院而自己没有车的话,会很麻烦。

回到广州,我觉得自己进入到了一个大型众筹社会。因为人口集中度高,我们养得起那么多人,让他们“三班倒”为我们提供服务。你不必太过依赖人情,就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在这样的社会里,金钱是最大的纽带和交易法则。而如你所知:相比金钱,人情才是最贵的。

当大家都觉得金钱能带来更多安全感时,所有人都拼命挣钱就是了,这样的社会关系往往简单高效,人与人的关系也可以变得比较简单。

倘若在一个人情社会生活,除了赚钱,你还得要经营人情,这样其实是挺累的。钱的属性单一,而人心易变。人搞钱容易,人搞人太难。

这就是大城市带给我的安全感吧,当然,也许这只是我认为的安全感。另一些人眼中的安全感,或许不是这样的。那我们就选择合适自己的土壤生活就好。

也有网友讲到了大城市的安全感问题,说是如果有重大疫情发生,大城市受到的灾害会更严重,比如这次的武汉。

那我可能要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小城市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人员流动小,传染病容易被阻断,疫情传播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快,但一旦疫情蔓延,可能也存在医疗救治手段不够高的问题。

再者,在重大传染病的问题上,大多数敢站出来说话的科研人员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多数能够拍板的官员也聚集在大城市,他们对影响到自身利益的事情会更加的重视。

按照我国的体制,疫情发生在大城市,受到各地政府和中央重视的可能性会更高,响应速度应该也会更快。如果这次疫情起初是发生在小村子里,很有可能我们知道得更晚,甚至发生了更多的惨剧,才会引起全国的恐慌。

人类历史从来都是很残酷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都是丢车保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发生洪涝灾害,洪水没法及时排入大海,必须要牺牲一些地方,你觉得政府会选择牺牲小城市还是财富和人员大集中的大城市?

60年代全国人民吃不饱,但统治阶级所在的大城市供应要比出产粮食的农村地区充足一些。这其中的残酷,大家不会不明白吧?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展示生活在大城市的优越感,只是希望大家能有这样一种基本的意识:我们城市的繁荣,是靠乡村和小城镇的凋敝换来的。

普通人所能选择的也不过就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已,为此,我们愿意接受这种选择所带来的副作用。比如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接受大城市带来的高房价、高拥堵和压力大,生活在小城市的人接受那就是一个离开人情就有点寸步难行的人情社会。

你能突围到大城市生活当然更好,如果你更喜欢小城市的生活也不必自卑。最恶劣的就是某些人,一方面享受着大城市的繁华和便利,一方面歧视小城市来的人。大城市和小城镇人,就应该联合起来鄙视这种人。

4

在这篇文章里,我也很想说说中西医之争。

我记得,我女儿三四岁的时候,舌头下面起了一个囊肿(囊肿里面是口水),孩子没觉得有什么异样,不痛不痒,只是那个囊肿破了起,起了破。

去看了西医,西医说要做手术,但手术有风险、有创口,几天没法喝水吃饭,手术过程中可能会碰触到口腔内的神经什么的,说不定会影响她说话。当然,不影响吃饭、说话等功能的话,我也可以选择不管它。

想来想去,我选择了“不管它”,孩子避免了动手术的巨大痛苦。到现在,这个囊肿已经完全不见了,也没有再复发。我记得当时我发帖求助时,有无数网友嘲笑我不听西医的话,不给孩子来一次彻底的根治。

现在,逗号的右眼眼角膜有瘢醫,导致她那只眼睛的视力比较差。去医院看了几次医生,有的医生说要动手术,等别人捐献角膜,但这样的话风险有点大。首先,角膜不是那么容易等到的,即使等到了,手术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不可控的风险。

我一个在美国读博、研究视觉神经的师姐告诉我说,时不时把孩子健康的那只眼睛蒙住,让她多用视力差的那只眼睛看东西,那只眼睛会有所好转。我也采纳了她的意见。

反正,在治疗局部疾病这事上,我会优先听从西医的意见,但鉴于每个西医医生的诊疗水平都不同,我会多去看几个西医,然后找出“最大公约数”的意见,再做自己的决定。

中医么,是我犯懒的时候、寻求舒适、心理安慰和系统性健康的时候用的。我自己也确实能感受到,有些中医理疗手段确实能让我感觉到舒服很多。比如腱鞘炎发作,用艾灸熏一熏,确实比吃消炎药、打消炎针管用,还不伤胃、少花钱。

作为一个非常不爱运动的中年油腻妇女,我也比较喜欢去足疗、按摩,这种享受跟找人帮搓澡差不多吧(虽然我没有去过北方的大澡堂子,很想去体验一次)。

在中西之争的这件事情上,我是可耻的“骑墙派”,因为中医和西医都曾让我受益,也都曾让我走弯路。但我觉得,中西医之争,不是中医和西医谁好谁坏的问题,更多是好医生和庸医的较量问题。

找了中医中的庸医治不好病之后,你遇上个好西医,就会觉得西医好。西医中的庸医治不好你的病,后来你偶然找了好中医治好了(也许是量变引起质变),你也可能变成“中医吹”。

我看中西医双方的论战,觉得都有点道理,但因为我对医学、对人体机能和运行机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机智”地选择了闭嘴。对中医和西医,我都不吹不黑,也不站队。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很多医生朋友也跟我一样,他们不觉得这是一个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问题。中医会去找西医治疗疑难杂症,西医也会去找中医做康复治疗。

普通人也不需要站队啊。在疾病面前,大家都是瞎猫,管它中道西道,能治好自己的病、能让自己感到舒适点的(心理上的舒适也是舒适),就是好“道”。看病这种事儿,本来就需要有“瞎猫遇上死耗子”的运气。

人生嘛,不就那么回事么?结婚需要运气,创业需要运气,看病也需要运气。我们所能做的,不过就是积累更多的医学知识,用火眼金睛辨别出哪些人是真想、真能帮你治病的,哪些人是只是想借你的病多讹你点钱的,然后,努力让自己的运气值提高一点而已。

阵营是别人的,身体和钱是自己的。

保持开放的心态,相对理性的去做抉择,并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就OK啦。

--END--

作者:晏凌羊,80后,情感专栏作者,新女性主义作者,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畅销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我离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侠小说的另类解读》以及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拥有13年金融从业(管理)经验,现为广州某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