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的大枣情思
不尽的大枣情思
山东中医药大学/丁兆平
“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
枣儿除了鲜食干食,更常用来制作各种甜点。较为简单的如酒枣、蜜枣,富有地方特色的如山东的大红枣饽饽,陕西关中地区用枣和糯米做成的甑(zèng,蒸器)糕等。还有如枣粽子、枣年糕、枣花糕、长寿糕等,不一而足。北京有一种烤枣,将鲜枣去核,里面放上花生仁,再经烤制,吃起来甜中带有清香,特别好吃。安徽歙县有金丝琥珀枣,将鲜枣加蜜糖煮熟焙干,色泽金黄如琥珀。至于烹饪中用红枣来煮鸡、炖鸭等,更是甘美滋补的好搭配。
枣树也有大用。因为生长得很慢,所以碗口粗的树干,其实需要几十年才长成。木纹既细密,却又无比的坚硬,连虫儿都不易蛀,让它成了制作家具和木雕的极好原材料。“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古人用它来做车的轮轴,能承重任。
付之梨枣,是书籍出版的文雅之称,这种说法正是缘于古代刻书雕版多选用坚硬的枣木和梨木。
说人人都喜欢大枣,应当是没错的。喜庆有枣。中国许多地方的婚俗之中都有的大枣、花生、栗子,构成了对促进人类繁衍生息“早生贵子”的期盼。
而古代佳人的相思愁绪中也有大红枣儿的身影。
秋日的夜晚,备下了鲜美的红枣,用来款待心爱之人。天上的银河斜横,繁星点点,但相聚时短的那份惆怅,却冲淡了枣儿的甘甜……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
——南宋·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更多的时候,是千万不要让惆怅寄托在枣儿身上。请看乐府民歌中的《折杨柳枝歌》。这北朝的民歌说得够直白,而生活的道理确实就如枣树结枣一样,是如此的简单:年年吃枣,延续生命,子孙繁衍,其乐融融。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
大红的枣儿,是离不开的生活,更让人有说不尽的情思。
缓和药性十枣汤
药用疗疾时,将大枣直接配入毒性较大或药性较剧烈的处方中,更是充分体现了大枣具有缓和药性的作用,名方如大枣与葶苈子组成的葶苈大枣泻肺汤,大枣与甘遂、大戟、芫花配伍成十枣汤等。
十枣汤这则成方出自张仲景 《伤寒论》中,为峻下逐水的一首方剂,因为药性峻猛,临床应用不多。可它的治疗对象却是诸如现代诊断的肝硬化腹水、血吸虫腹水、渗出性胸膜炎等顽固性疾病。毒药如蛇蝎,特别提醒初涉医药者,是不可对此方轻易试药的。
其组方:芫花、大戟、甘遂各等份,制成散剂。大枣10枚,煮取枣肉纳入药末服用。具有逐水散饮的功效。
因为应用到的除大枣外皆是毒性较大的中药,故不宜作煎剂。且服用时必须空腹,从小剂量0.5~1.0克,逐渐增加到1.5~2.0克。
用十枣汤为名,也许是医圣强调药物救生的主旨。使用这一峻剂,每次均用十枚大枣肉送服药物,是为了益气护胃,缓和药物的毒性。用毒药针对疾病,用枣护胃不致伤生。清朝名医费伯雄在《医方论》中对医圣的用药目的是这样解释的:
“仲景以十枣命名,全赖大枣之甘缓,以救脾胃,方成节制之师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编辑:秀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