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春特辑 | 我和我的祖国——中西医结合老中青三代医生的故事

文 / 医师报
2020-01-16 08:08

“陈可冀:中医药应有时代性,唐旭东:用现代医学语言讲述中医故事,刘龙涛:从事中西医结合是天意,[628].医师报,2020-1-2(18)”

中医是经验丰富的“老马”,西医是年富力强的“壮马”,而中西医结合医学则是刚刚起步的“小马”,仍有许多需要完善和进步之处。为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既要向“老马”和“壮马”学习——爱其所同,敬其所异,也要推进中、西医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相信未来,中西医结合必定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陈可冀院士

整理/《医师报》融媒体记者蔡增蕊

陈可冀:中医药应有时代性

从小时候,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陈可冀院士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儿时,父亲常带他找中医大夫治病;长大求学后,他有幸成为冉雪峰教授的“关门弟子”,后又得到经方派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蒲辅周教授的亲自指导。在系统学习中医和临证多年后,他领悟到中医药不仅具有传统性,同时应有时代性,遂走上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陈可冀院士在查房

1957-1958年,陈可冀院士和章宗穆研究员合作,依据中医传统学术思想,制成酒石酸钾钠压电晶体为换能原件的脉搏描记仪。与脉搏图、心冲击图、心电图及心音图同步描记将弦脉脉搏波图形分为三级,并与正常脉(平脉)作对照,其程度与血压水平基本相关,是我国早期的压电晶体式脉象仪。1958年后,在心脏病学家黄宛教授及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张锡钓教授的指导下,陈可冀院士进行了高血压弦脉及其机制的研究,并将弦脉分为三级。按中医理解,高血压病在临床上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症,病在肝肾、心三经,大部分患者皆有不同程度的阳亢征象,尤以肝阳偏亢多见,故临床上表现为多种虚实并见证候。在桡动脉切诊的结果也不例外,常可以触得弦脉,其感觉形态为如张弓弦、端直以长、举之应指,是高血压病中医临床阳亢证的重要依据。为了探讨高血压病弦脉的产生机制,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在自己身上静脉点滴去甲肾上腺素做试验,其中也包括他自己。他们采用von Euler荧光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结果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或身体对该物质的敏感度增加是形成弦脉的主要机理之一。在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他制定了清眩调压汤(由天麻、钩藤、黄芩、川牛膝、生杜仲、夜交藤、鲜生地、桑叶、菊花、苦丁茶组成)。60多年的临床研究证明,该方单独应用可显著改善初发高血压患者眩晕头痛、烦躁等症状,部分控制患者血压;与西医联用能提高难治性高血压控制率,对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烘热烦躁、失眠等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希望后来者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医药学方法对中医药有更深入的研究,结合基因组学、分子医学和代谢组学取得的研究进展,使中医药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主流医学。

唐旭东:用现代医学语言讲述中医故事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教授在40年前考入扬州医专(扬州大学医学院)中医系。中医神秘、传统与现代医学迥然不同,刚学中医时他非常迷茫。大二时,他得了细菌性痢疾,服用鲜地锦草煎水后不适症状明显缓解;用吴茱萸研末醋调外敷脚心治疗口唇泡疹也有神奇效果。亲身体验过中医治疗后,他被其神奇的疗效所折服,更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

唐旭东教授给患者把脉

在博士就读期间,唐旭东教授认真学习了现代医学的科研方法学,担任科室主任后还相继学习了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生课程,为日后的科研之路打下牢固的基础。在临床中,唐旭东教授开展了消化内镜检查;在科研时,进行了活检组织病理技术操作,包括石蜡包埋、组织脱水、切片HE染色,跟病理科主任一起读片子。这让他对黏膜病理了然于胸,也能与西医深入交流,专业程度甚至令西医同行惊讶不已。除了学习临床科研方法学,唐旭东教授还与西医同行交朋友,互相交流协作,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与信任。20世纪90年代,他参加了胃肠动力学理论培训。学习了北京协和医院柯美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罗金燕教授等专家的胃肠动力学先进理念与成果。不仅加强了他的学术修养,还结交到许多西医消化学科的同龄专家。唐旭东教授曾经与西医好友探讨五味子及中医复方在改善肝脏炎症方面的功效。为了证实其功效,他对五味子、茵陈茵陈蒿汤与院内验方荣肝合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证实,五味子在降酶方面有效,但无改善肝脏病理改变的功效,而其他3种皆在降酶的同时,也能改善肝脏病理改变。他用严谨的科学试验数据说服了西医好友,也因此更加坚定了“勤学西医知识,广交西医朋友”的初心。他认为,目前发展中医药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用循证手段验证中医疗效,以及如何用现代医学语言讲述中医故事。中医学要获得现代医学认可,必须打开心扉、广交好友、互相交流。正所谓“真理越辨越明”,学术同样如此。在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消化所所长期间,唐旭东教授进行了大胆地传承与创新,在科研方法学设计上精益求精;在担任中药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时,他建立了一套让西医专家们叹服的中药临床研究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奠定了中医药临床科研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刘龙涛:从事中西医结合是天意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刘龙涛教授的父亲是西医,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到山东农村,做了20年乡村医生。为治疗贫苦农民,他的父亲又学习了外科、中医等知识,不但能治内科病,还能开简单的中药复方、用针灸治疗神经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等,这让年幼的刘龙涛为中医的神奇疗效着迷。

刘龙涛教授在青海玉树扶贫义诊

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医学学习,我选择的专业都是“中西医结合”。我的硕士和博士导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文高教授,他是家父的大学同窗。开学时,父亲把我交给张教授,告诫我要向老师学习医术,更要学习医德、医风和做人。跟随张教授学习的6年,他的刻苦、执着、认真、坚守感染了我,使我立下坚定不移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决心。博士毕业后,我有幸跟随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在陈院士的指导下,我更加深入地学习了中西医结合诊疗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见证了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并常获良效的临床病例,更吸取了“开放包容,优势互补”的治学态度。在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我围绕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炎症、自噬、凋亡和焦亡等多环节阐释了解毒活血中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我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等荣誉。中西医结合道路并不平坦甚至充满坎坷,但我坚信中西医结合有光明的未来。我时常叩问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我的初心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的使命是“坚定不移走中西医结合道路”,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初心”。

《医师报》2020年1月2日18版

往期回顾

▶持续关注|杨文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案件追踪|检方对孙文斌提起公诉

▶希望血不白流|他与杨文医生遭遇相同,1厘米之差侥幸逃生,勇敢站出来呼唤医患和谐!

编辑:归靖芙 审核:熊文爽荆冰

目前3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