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咏的 “梅”到底是何种植物

文 /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1-10 16:08

关注中国中药杂志, 以独特视角解构中医药

在古代的诗词中,有不少咏梅之作,如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等等。“梅”傲霜斗雪,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一直以来都深受文人雅士歌颂和赞扬。

古人所咏的“梅”到底为何种植物,本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

植物梅,为蔷薇科李属的落叶小乔木Armeniaca mume Sieb.,果称为“梅子”,花称为“梅花”,一般以“梅花”指代该植物。原产我国南方,有7000多年的应用史和3000多年的栽培史,现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

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重多,古人用大量诗词来歌颂梅花,留下千古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梅的品种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类,且两者均有许多品种。

果梅主要分为三类:白梅品种群的果实呈现黄白色,核大肉少,供制梅干用,青梅品种群的果实呈现青色或青黄色,味酸或稍带苦涩,品质中等,多数供制蜜饯用。花梅品种群的果实红色或紫红色,质细脆而味稍酸,品质优良,供制陈皮梅等用。

每年5、6月份中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此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称其为“梅雨”或“黄梅雨”,有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

花梅的品种很多,由于长期栽培,变异较大,按照《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分为11个梅品种群。

我们日常见到的有白梅、红梅、朱砂梅、绿萼梅、照水梅等属于真正的梅花(真梅品种群)。

而近年来广泛用作观赏栽培植物的美人梅、杏梅则属于杂交品种。许多类型的花梅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劈梅,苏州狮子林的劈梅是传统园林盆景的代表。

明间流传《十二月花歌》:“腊月蜡梅报春来,正月梅花凌寒开”,“蜡梅”是否就是腊月开的梅花呢?蜡梅也是傲霜斗雪,入冬盛开,愈寒愈烈,愈雪愈烈。这一点与梅花性格极其相似,所以有很多人误将蜡梅认作梅花,两者皆为冬日使者,但实则并非一种。

蜡梅属于腊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别名黄梅、黄梅花、香梅、巴豆花、蜡花。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腊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意思就是说,蜡梅的花瓣呈现淡黄色、黄色,看似表面有一层蜡质,摸上去有蜡质感,故名“蜡梅”,而“蜡”本也有黄色之意,蜡黄为古代常用中国色之一。

而之所以称“蜡梅”为梅,是因为有的蜡梅和梅几乎同期吐蕊,香气又很相近。

现今“腊梅”较“蜡梅”更为普遍,是因百姓皆认为腊月开放,故名腊梅。

清初《花镜》记载:“蜡梅俗称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是名。”可见,古人即将“蜡梅”与“腊梅”混称。

但腊梅可泛指腊月里开的梅花,并不能特指冬季里开蜡黄色花的蜡梅,而蜡梅的开放时间也不限于腊月,花期从11月可至翌年3月。

因此,现《中国植物志》、《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均以“蜡梅”为名,学术界经考证也得出该植物正名为“蜡梅”,“腊梅”只作为别称。

此外,蜡梅耐寒,早百花之前开放,又名“寒梅”、“早梅”;蜡梅又及其耐旱,有“旱不死的蜡梅”之说;腊梅果实入药称“土巴豆”,可作泻药,故蜡梅又有巴豆花之称。

蜡梅盛开时,先花后叶,含苞待放时呈现圆头圆脑的小花苞,煞是可爱。也存在多个观赏品种,如素心腊梅、荷花蜡梅、檀香腊梅、虎蹄蜡梅等,前两者内轮花被片全为黄色,即花心无杂心,花朵蜡黄,后者可称为“荤心”蜡梅,内轮花被片具紫色花纹,这种素与荤的区别,让蜡梅变得富有情趣。

梅花和蜡梅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梅花的近成熟果实入药,称为“乌梅”,别名酸梅、黑莓、熏梅、桔梅肉,药用历史悠久。

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作“梅实”,由于梅花栽培历史久远,现果实入药不分品种,均用于制作乌梅,产地以浙江乌梅质量较佳、四川乌梅产量最高、福建上杭县乌梅声誉较好。

乌梅之名最早见于《本草经集注》,源自于其外皮乌黑,这与炮制加工有关“火熏之为乌梅”,后明《本草汇品精要》记载“五月采,将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烟熏至黑色为乌梅,以盐淹暴干者为白梅也。”

时至今日,质量较佳的乌梅仍采用熏干方法,闻之有烟熏气;较为普遍的加工方法大多为低温烘焙 2~3 昼夜,焙干后闷 2~3 日,使其变黑。乌梅极酸,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入大肠经能涩肠止泻,是治疗久泻久痢的常用药;蛔得酸则静,故能安蛔止痛,名方乌梅丸是治疗蛔虫腹痛的良药;乌梅质酸性平,可生津液,止烦渴,古有“望梅止渴”之故事。

乌梅不仅是常用中药,也是盛夏解暑饮料、果脯蜜饯等的原料,在全国畅销,市场货源紧张,价钱有上涨趋势,因此出现乌梅伪品,如李子、杏、桃等果实经过加工,形状、颜色与乌梅类似,显著区别点为果核:乌梅果核椭圆形, 表面不平滑, 有多数麻点状小凹坑,由此可轻松区别。

初春花未开放时及时采摘梅花花蕾,入药称“梅花”( 历版《中国药典》),《中药学》教材称为绿萼梅,又有别名白梅花、绿梅花。

梅花入药首载于《本草纲目》,但并无治方,“点汤煮粥助雅致而已”,明《本草原始》记载“梅花微酸涩无毒,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清《百草镜》记载“梅花有红、白、绿萼,千叶、单叶之分,唯单叶绿萼入药尤良。采能不犯人手更佳,含苞者力胜。味酸涩清香,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止渴生津,解暑涤烦。”《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梅花,安神定魂,解先天痘毒、凡中一切毒”,《饮片新参》载有“红梅花,清肝解郁,治头目痛;绿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药典收载梅花有疏肝解郁、和中化痰的作用,可用来治疗肝胃气痛、脘腹胀满、痰气郁结之梅核气。入药分白梅花、红梅花两种,白梅花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红梅花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

日常食用方法可开水冲泡带茶饮,治疗咽喉异物感、妊娠呕吐等。除此之外,梅花的根(梅根)、叶(梅叶)、未成熟果实(青梅)、经腌渍的果实(白梅)、种仁(梅核仁)均可入药。

蜡梅花也可以入药,其性凉,味辛、甘、微苦,具有解暑清热、理气开郁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头晕、胸闷脘痞、梅核气、咽喉肿痛、百日咳、小儿麻疹等。

日常用蜡梅花泡水可治疗久咳;蜡梅花、扁豆花、荷叶煎水喝,可治疗暑热心烦头晕;腊梅花捣烂,可外治烫火伤,明《本草汇言》云“蜡梅花、叶,捣烂,贴敷疟痞,极神”。

值得注意的是,蜡梅花有小毒,清《植物名实图考》记载“俗传蜡梅花瓶水,饮之能毒人;其实谓之土巴豆,有大毒”,毒性成分为洋蜡梅碱,有类似士的宁作用,过量可引起哺乳动物强烈抽搐,但毒性较小,日常蜡梅花还可以入菜,如蜡梅花鸡蛋烂、蜡梅花青鱼片等。

蜡梅的根也可入药,称为“铁筷子”,又名“蜡梅根”、“钻石风”、“铁钢叉”,可祛风止痛,理气活血,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脘腹疼痛等,主要作为贵州民间用药。

蜡梅与梅花的不同之处有如下几点:

①株型不同:“蜡梅小树,丛枝尖叶”,即蜡梅为落叶灌木,梅花属于乔木,主干高4-10米;②花色不同:蜡梅“色似蜜蜡”以蜡黄为主,而梅花有白、粉、红、紫红等;③花期不同:“腊月蜡梅报春来,正月梅花凌寒开”,即蜡梅开花早于梅花约2个月;④花香不同:“蜡梅人多爱其香,但可远闻,不可近嗅,嗅之头痛,屡试不爽”,即蜡梅香气浓烈,而梅花花香较淡,清新淡雅;⑤叶片不同:腊梅单叶对生,呈长椭圆形,梅花单叶互生,呈广卵形至卵形。

由上可知,中药里的梅花、乌梅,零食蜜饯中的话梅、梅干;江南梅子雨均指的是蔷薇科的梅,中药里的蜡梅花来源于蜡梅。

而古诗词中的“梅”则要仔细鉴别:清香淡雅、孤高冰洁是梅花,蜡梅则是“泾河渭水两分明,偷得梅花半个名”,“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

注明:该文不代表本刊观点

《中国国家地理》原创MOOK系列011《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