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可能是津伤、湿热,消谷善饥是胃火旺,从饮食来判断病情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尤其是中国人,在吃的方面更加的注重,恐怕世界上也没有多少个国家可以在吃的方面媲美中国了,但是也有一句话说得好,“病从口入”,我们身体许许多多的不适也还是与我们的吃吃喝喝有不少的关联,下面就从中医的角度来了解一下。
在中医方面,询问病人的饮食情况通常是必须的,通过了解病人的饮食情况,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的判断病情。“饮食”二字人们往往更多的关注“食”这一方面,其实询问饮水的情况,也可以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机体津液的盛衰变化以及输布障碍与否。
首先口不渴,说明津液未伤,但是身体内也许会伴有寒证;再如感到口渴,饮水量很多,这说明体内津液大伤,可由燥邪热邪伤津或者发汗、利尿、吐泻太过,大量津液流失所致;有时虽然有口干或者口渴的感觉,但是又主观上不想饮水或者饮水了也不是很多,这种情况是津液轻度消耗或者津液的输布出现了障碍,通常见于阴虚、湿热、痰饮、淤血内停等病证,其中的湿热、痰饮。
淤血就是阻碍了身体的气机,津液分布障碍,从而出现上述症状的。说完了“饮”,那更重要的自然是“食”了,进食情况往往与脾胃的功能挂钩。
中医中就有许多词是关于进食情况的,如“纳呆”,指的就是患者不思饮食,食量减少,或者食之无欣快感的表现,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纳少”、“纳差”、“不欲食”,此时脾胃收纳,运化水谷的能力降低,主要可以由脾胃气虚,湿邪困脾,饮食积滞,肝胆湿热等病证引起;还有“消谷善饥”,指的是患者出现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很多,但是易于饥饿的表现,多因胃腑腐熟水谷的功能亢进,常因胃火炽盛所致,也可称为“多食易饥”;“饥不欲食”应该较易理解,就是患者感觉到了饥饿,但是不欲进食或者进食较少,此种情况多属于胃阴虚。
还有最后一种是“除中”,光听名字或许大家并不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但其实这是一种较危急的情况,是指本来久病、重病的人,本不能食,却突然食欲增强,这是脾胃之气将绝的征兆,对于病人来说已是危象。
以上是对我们对平时饮水、进食方面的内容从中医的角度进行了一些简单地解说,希望能对热爱养生的朋友有一个更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