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时代的感慨,下一代中医在哪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医从业人数约550万人,而中医只有40万人左右,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20%。目前,我国主要是一批50岁以上的中医苦撑危局,有志于中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医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
中医高等院校是中医人才的摇篮。然而,即便是在这里,中医教育也面临着西医化的命运。
学生1/3时间学西医,1/3时间学外语,1/3时间学中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一些中医经典课程不断被删减,甚至沦为选修课,而西医理论却日渐强化。
很多学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很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却很差,有的读不懂《黄帝内经》、《伤寒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药性赋、汤头歌诀也不会背诵。
更可怕的是,受教育层次越高,离中医特色越远。
很多中医研究生不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上下功夫,而是按照西医的模式,研究细胞和分子,做大量的动物实验。
说是“中西医并重”,实际上是“重西轻中”。
结果,很多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配药,名为中医,实为西医。
一些专家尖锐地指出:“ 现代中医教育把学生变成了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培养了一批中医的掘墓人。”话虽偏激,却不无道理。
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的师承教育,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
数千年来,这种模式造就了很多医术精湛的名家。口传心授、因材施教,成为中医教育的一大特色。
然而,到了今天,很多师承制培养的中医虽然水平很高,但由于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关,无法取得合法资质,只能算是“江湖郎中”,靠偷偷行医维生。
他们沿袭家族传承模式,一些“绝招”往往不愿公开,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验方因此失传。
中医人才青黄不接,还与中医院不景气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医院生存艰难。由于中医药收费低廉,体现不了中医的技术含量,大量中医院不得不弃“中”姓“西”,诊断治疗几乎与西医院没有差异。
例如:对于闭合性骨折病人,运用中医正骨手法,不仅痛苦小、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但是,很多中医院为了多赚钱,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正骨手法,改用创伤大、费用高的西医手术治疗。
而针灸、按摩等传统中医项目,其收费更是低廉,甚至连成本也无法弥补。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中医辛苦一生,却家徒四壁;而西医不仅社会地位高,且收入可观。
在中国医学体系中,中医和西医如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有人断言: 如果中医不能薪火相传,随着老一代中医纷纷故去,中国将只能成为教科书上的“中医故乡”,甚至连中医人才也要从日本、韩国引进!
倘真如此,我们将愧对祖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代的扁鹊华佗早已远逝,下一代的扁鹊华佗又在哪里?思古观今,谁又能不为中医的命运忧心忡忡呢?
I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下一个百年,中医将在世界范围独领风骚!中医成他国的救命稻草
8月18日,为期两天的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中医和中药学国际论坛闭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近百名中医药专家参加了论坛。
与会人士认为,中医在美国医疗体系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除中医针灸已被广泛认可之外,中药疗法也开始走进美国的医院和诊所,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还表示,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处于上升阶段,中医的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施治理念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接受度正在提高……
NCCAOM进行的一次全国性调查表明,美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接受过针灸治疗。在这些人当中,又有21%的人除了针灸之外,还同时使用过中药、推拿、按摩等方法来治病。此外,有60%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在需要的时候乐于考虑把针灸作为治疗病症的一种选择。
据说过去美国西医的医院是不接受中医的,而现在的转变是:经常会有为中医介绍病人,并建议病人尝试中医疗法,并且有部分医院也设置了针灸科,由掌握针灸技术的临床医生为病人诊疗。美国50个州中已有46个州以及华盛顿特区立法让针灸行医合法化。
这些年,美国从中国挖掘了大量的中医人才,甚至还不惜一切代价拿到了许多治疗疑难杂症的方子。作为独立医学体系,美国政府每年花费超1.2亿美元用于补充和替代医学的研究和发展,而针对中医、中药和针灸的研究项目多达几十种。
而在英国,因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英国常年多雨。历史上毫无“湿气”概念的英国人,风湿病重到骨子里,数百年无药可医。
直到1961年,英国人成立针灸学院,才终于找到攻陷风湿病的灵丹妙药,万万没想到,古老的中国中医竟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
如今,英国中医诊所已高达3000多家,仅伦敦就占三分之一。平均每年都有150万人接受中医疗法,在中医等传统医疗方面的年消费开支达1.3亿英镑;超过11所正规大学开设中医、针灸课程,响当当的英式授课。比起抗生素横行的西医,他们更推崇以自然疗效著称的东方医术。使用中医做保健医疗,已经成为英国公共利益和社会需求的一部分。
更多其他西方国家亦是如此,具体数据可参考:《中医被国外追疯了!中医针灸已成为最牛的中国国际品牌!》、《惊讶!今后中国人到外国去进修中医决不是危言耸听?!》等文。
“我只相信中国医生!”
“你们是真主派来的使者!”
“我只相信中国医生!”
这是发生在国外一家中医中心的故事,不可不谓外国患者对待中医态度的一种代表。
其中一位名叫Hadijia的家庭主妇,因十多年的腰痛被针灸治好了,她不禁对神奇的中医针灸赞叹不已,而且还领来了左邻右舍,向他们宣传推广针灸。她由衷地对中国医生们说:“你们是真主派来的使者!”
另外,除了中医中心当地患者,还有许多人从几百公里以外几经周折赶过来的患者,如Mustafa。他踏进针灸中心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只相信中国医生!”他告诉中国医疗队员,他对中国医生的理解就是医疗技术高超、工作认真细致,与一些马虎大意的、工作懒散的其他医生比起来,他更觉得中国医生好。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这些都让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和多姿多彩。中医国际化已经进入2.0时代,当下亦是中医药国际化最好的时机。
还有这样一个视频:
视频中讲到,当前有4、5万俄罗斯退休老人居住在黑龙江省,而中医可以很好地治疗他们的风湿、关节痛,这成为他们留在中国的重要原因。
在欧洲,中医药越来越受欢迎,而且看得起中医的起码是中产阶级,因为中医看病可不便宜。
另有荷兰一名医学博士库普曼斯,患上了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看了十几年的西医都没有效果,反而越来越重,最后竟然服用3个月的中药后病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还摆脱了西药严重副作用的困扰。
下一个百年属于中医
WHO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即由治疗转向预防保健。西方医学基于诊断疾病,而不是保健;基于治疗,而不是预防,很显然违背了这一趋势。
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所长、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很早说过,随着岁月流逝,西方逐渐对中医重视,并渐渐开始广泛应用这种医疗手法……其中,针灸止痛法已经迫使世界其他地区的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第一次认真思考中医之道,它在这些人心中的影响远比其他任何技术进步都要深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周华,曾是中国援摩医疗队的一员,对于国外患者对中医的急需有着切身的体会。他认为,在现代医学分工越来越细,整个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的实施逐渐“破碎化”的趋势下,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当下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笑频也说,当下,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成为了各国沉重的医疗负担。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难以治愈,需要长期用药、终生治疗。而中医药学整体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防病治病方法和技术,在防止慢病井喷,延缓慢病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全生命周期内,将大有作为。
“整合医学”概念的提出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在分析医学模式的演变后,就指出中国中医药学必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
钱学森不也说么,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中医现代化,不是中西医结合,不是西医化中医,而是反过来中医化西医,是中医的未来化,也就是21世纪我们要实现的一次科学革命……所以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医,而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
目前,中医药法规和发展规划相继推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合作,加强同世卫组织的合作……这些举措为“中华瑰宝”的下一步发展和“走出去”吹响了“集结号”。
业内表示,潮起潮落,近一两百年来是西医飞速发展的时代;谁说下一个百年,中医不能在世界范围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