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新入幼儿园的宝宝少生病,家长得这么做

文 / 中医儿科殷旭
2019-09-14 13:17

三岁的男孩小豆豆,今年要上幼儿园了,全家人都很期待,心中甚至还有些窃喜,白天家里终于可以清静一下了,“小祖宗”托给幼儿园老师,可以好好管教一下了。

可刚入园两天,小豆豆就开始发烧了,一向身体很好的豆豆,怎么会发烧呢?

全家人急得乱成了一锅粥。

每个家庭成员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去打针、去看中医、吃感冒药、做推拿……

到底该听谁的呢?

为什么宝宝在家好好的,一入园就生病呢?是幼儿园环境不好吗?是孩子免疫力太差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消除家长们的忧虑。

“生病危机”的过分夸大

1. 国外小朋友入园也常常生病,家长很从容

纵观全球,小朋友入园就生病,不单单是中国家庭常面对的问题,全球的家长朋友都会遇到。

我曾看到一篇文章,介绍日本家庭对于小朋友刚入园生病,往往是泰然处之的态度,说生病会提高他的免疫力,给他半年生病的时间,去多和外面世界接触,半年后自然就好了。

日本人的这种对疾病接受的态度值得我们中国家庭好好学学。

请问,为什么是半年,而不是一个月,三个月?

这是医生的临床经验,一般适应个半年就好了,家长们不用过分担心

2.孩子入园易生病的主要原因:分离焦虑

三岁小孩刚入园生病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孩子在幼儿园照顾得肯定不如家里周到,而且相互的交叉感染几乎不可避免;

其次,本来小孩子在一个简单的家庭环境中生活,突然进入到群居的陌生环境,肯定会紧张不安、焦虑,也就是常说的“分离焦虑”。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情绪不安、焦虑会直接导致人体免疫力的下降。有一句话说:“喜乐的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就是这个道理。

这是一个必经的自然过程,等孩子适应就好了。

做家长的也要“神定”,不慌乱。

中医所说的“神”,并不是什么飘渺不定的东西,简单的说每个人的“神”,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情绪的集合,只有你自己先安定下来,才能早点帮助小朋友解决“分离焦虑”的问题。

生病后该怎么做?

1. 一看,二摸,三看,四通,五闻

这里以发热为例(其他常见症状也类似)

此时不是急于服用退热药(退热药的使用有严格的使用指针和剂量,不可以随便服用)。

应该怎么做呢?只要做好这五点,小孩可以在家观察,不要急于就医。

一看:看小孩的精神状态,看皮肤有没有皮疹。如果精神状态很好,体温的高低不是疾病严重的标准。有皮疹则建议及时就医。

二摸:摸小孩四肢的温度,摸肚腹的温度。如果四肢温度低,首先要想办法增加四肢的血液循环,更好的散热。比如中医的药浴(艾叶),推拿都可以让小孩发汗。

用艾叶给孩子泡澡

三测:体温,建议电子体温表测腋下温度(不要半个小时或一小时就测一次,过于频繁的测量只会增加自己和小孩的焦虑),重点还是要观测有没有其它不适,如呕吐,咳嗽等。

如果发热持续24小时,伴有精神差或其他症状,建议医院就诊。

四通:看大便通不通,有没有汗出。如果大便不通,要想办法通便。汗不出要想办法出汗。

中医方法很多比如腹部的揉按(顺时针),上肢头面部的推拿,药浴(比如艾叶,香菜),还有中医常用的“蜜导煎”等方法,都可以帮助排便和出汗。

小知识:蜜导煎怎么做?

将蜂蜜放在锅中熬制成固定状,再搓成手指粗的条,塞入孩子肛门。这种方法比塞肥皂条、用开塞露的副作用还是小一些,但也注意,不要经常使用,以免造成依赖。

五闻(听):家长可以直接贴着小孩的胸背部,听胸肺部是不是有痰或气促的声音(没有咳嗽的时候,也可以听得出来)。如果没有可以暂时观察。

小提示:上面提到的推拿法,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孩子发烧怎么办?中医教你小儿推拿退热五步法,值得收藏

2.何时就医?

一般三岁以上小孩生病,只要有“三好”就可以在家休息观察

第一精神状态还可以,玩得好

第二吃得好

第三睡得好

相反就要及时就医。

3.看中医还是西医?

记住一点就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中西医各有所长(西医开西药,中医开中药,而不是找西医给你开一大堆中成药,找的中医给你开了一堆西药),最后还是看疗效。

4.是不是一定要挂专家的号?

记住一点,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可能一个小医生就能帮你解决大问题。

如何减少生病,提高免疫力?

1.父母是最好的医生

首先要知道,小孩的家长或父母是最好的医生,小孩的疾病病种往往单一,以儿科门诊为例,就诊的患儿80%,都是简单的感冒咳嗽等呼吸道问题,和呕吐腹泻等消化道问题。

病因往往和饮食,居住环境有关,家长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小孩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上。

每次生病,父母应该可以很快判断出来生病原因,比如是不是出汗后受了风寒,还是最近吃得过多上火了。

找到病因会帮助医生开药,也可以及时纠正,减少疾病的发生。

2.老人带孩子的问题

因为年轻父母工作原因,很多家庭不可避免的存在老人帮带小孩,其中的利弊不言而喻。

比如溺爱,隔代亲,是中国人的传统。

被老人带的小孩,很多时候要么体重超标,要么面黄肌瘦。

怎么办?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沟通交流,统一目标---少让孩子生病。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老人来医院和医生多沟通。笔者好多病友就是小孩的爷爷奶奶,经过我的教育,小孩现在带得很好哦。

3.不要滥用药物

记住两句话:

(1)是药三分毒。

不管中药还是西药,有都不要滥用。

有时,滥用药物的危害胜过疾病的危害,尤其是一些中成药和抗生素的危害。

这种危害已上升到国家干预的层面,国家近年来已出台多项政策管理“抗生素”的滥用,今年还出台政策管控西医使用中成药。

(2)治疗的层次:

  • 不吃药多休息,可以考虑中医外治法比如小儿推拿
  • 其次是吃药
  • 最后考虑输液

我们要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当疾病来临时,我们要学会坦然面对,找到原因,注意休息,不要滥用药物,必要时再及时就医。

最后希望每个小朋友们都有一个快乐的、少生病的幼儿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