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郑钦安教你识别一切阳虚证,以及扶阳的常规思路和方法
只要一提到虚,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阴虚和阳虚。的确,在中医基础理论里,虚证一般会有气血阴阳四种虚证,但如果再浓缩一下的话,就是阴虚和阳虚。当然,偶尔也会有阴阳两虚或者气血两虚的,但毕竟是少数。通常,人们对阴虚和阳虚也没多大概念,但是要区分和辨认,其实只要记住二者各自的特点,其实也不难。
然而,对于区分阳虚还是阴虚,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却有一套方法。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阳虚证。郑钦安认为,凡是阳虚的人,阴气一般会比较盛。阳虚的病人究竟有什么特点呢?郑钦安认为,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蜷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者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欲饮水,即便喝也只喝热水,大小便自利,自汗,肢体发冷,爪甲色青,腹痛囊缩,脉浮空,细微无力。这些都是阳虚的基本特点。
那么,阳虚应该怎么调理呢?郑钦安指出,应该“扶阳抑阴”,对于扶阳中药的用法,需要你弄清楚上中下的不同。郑钦安认为,如果要扶上之阳,需要用桂枝、人参、黄芪等中药;扶中之阳,可以酌情加入姜、豆蔻、西砂;扶下之阳,则用天雄、附子、硫黄等中药。从这里可以看出,郑钦安对阳虚的扶阳思路是分部位的,这个类似于扶阳之中有三焦。古人对三焦的各自特点也是各有不同,所以治法也就各有差异。而郑钦安对阳虚的扶阳策略及用药经验,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对于扶阳所用之药,桂枝、人参、黄芪、干姜、豆蔻、砂仁等等,这些其实倒不难理解。倒是天雄、附子、雄黄用来扶阳,可能很多医家看到这些药的时候会望而生畏。附子、天雄、乌头都是同一科属的植物,都是补下焦命门阳虚的药物,但他们性味辛热,且有大毒,不仅炮制要过关,煎煮方式也需要过关,不然可能会出人命。附子、天雄常常用来扶阳,一般煎煮方法是需要先煎1~1.5小时,煮到不麻口为度,然后再与其他药一起煎。
但是硫黄,虽然古人常常用来外用。清代医家龙之章在《蠢子医》中说到,“硫黄原是火之精,一切湿热它能清”,近代中医泰斗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盛赞硫黄,“十馀年间,用生硫黄治愈沉寒痼冷之病不胜计”。证明硫黄只要用对了,扶阳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这种中药需要特殊的炮制或者煎药方式,一般炮制或煎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萝卜挖个洞,把硫黄放进去,盖好后放在锅里煮2个小时;或者用豆腐同煮2小时。
总体来讲,郑钦安对阳虚证的理解的确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且用药方法更是奇特。但在扶阳的用药处方上,仍然需要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毕竟涉及很多毒剧中药,要是用错了,或者具体的煎煮方法没有给病人交代清楚,按照常规的煎药方式,可能很多扶阳药是不能喝的。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