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祛湿讲究利湿、燥湿等5法合一!日常这样吃,湿气去除一身轻
祛湿难,难于上青天。
中医有一个说法,叫做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中医还有一个说法,湿邪如油入面。可以想象,这个油混入了面粉里面,要把油弄出来得有多难。
我们该如何理解湿气?中医都有哪些祛湿的方法?
本文,"问上医"邀请中医大家为您讲解。
先了解什么是湿气湿气是中医概念,很多人只从字面意思知道个大概,但对湿气到底是什么东西,不甚了解。
人们只知道,湿气重的人,普遍都有:
脾虚、食欲不振、舌苔厚、虚胖水肿这4种症状。
此外,一些湿气重的人还会出现发热体酸、神昏肢厥、小便浊黄、口气难闻等症状。
也正因为不了解,很多人对祛湿完全没有概念。只要听说哪个方子能祛湿,便跃跃欲试。
不过,对于深刻理解中医的人而言,讲透湿气并不难。
我们可以把湿气重的人,比作是一个湿毛巾。
想弄干毛巾,我们可以拧干、晒干、烘干、风干等等。而中医祛湿的方法,与上述动作惊人相似。
中医祛湿第一招:利湿把毛巾拧干,水就掉下来了,这相当于中医祛湿的第一个方法:利湿。
所谓利湿,也叫利尿。通俗地说,就是借助利湿的药材,让我们身体的湿浊直接从下面从小便排出去。
利湿是祛湿的基础,它排出去的湿气占比最大。
中医祛湿第二招:渗湿拧完毛巾之后,我们可以把毛巾放到太阳底下晒,加速水汽蒸发。
而这个方法,相当于中医祛湿的第二个方法:渗湿。
渗是慢慢渗出的意思,对应到人体就是发汗。我们常说脸上慢慢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就是这个意思。
借助解表发汗的药材,可让湿气从全身每个毛孔中慢慢渗出。
中医祛湿第三招:燥湿用炉火把湿毛巾烤干,这相当于中医祛湿第三个方法:燥湿。
燥,与火有关。我们可以借助温热的药材,使体内有团火,蒸走湿气。
中医祛湿第四招:风胜湿没有太阳,风大也能吹干湿毛巾。
用风的原理祛湿,这相当于中医祛湿的第四个方法:风胜湿。不过这里的风,不是自然风,不是让你吹风扇、吹空调,而是要让你体内产生一股风。
怎么刮起风呢?肝,肝主风。我们需要让肝气舒展起来,使我们的五脏六腑沐浴在春风之下。
为此,我们需要疏肝理气的药,给身体刮一阵微风。
中医祛湿第五招:芳香化湿除了上述4种容易理解的祛湿方法之外,中医还有一个芳香化湿的说法。
带有芳香气味的药材,普遍都具有祛湿的功效。这是因为芳香的药材可以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清阳发腠理,浊阴归六腑,湿气自然荡然无存。
经典的祛湿散寒的方藿香正气水,主要用的就是藿香佩兰这两味芳香药材。
总结来看,中医祛湿的方法可以五管齐下:利湿、渗湿、燥湿、风胜湿、芳香化湿。
祛湿的治本之道:健脾听完上面的讲述,估计大家高兴了。这么多种方法可以祛湿,还怕湿邪来犯?
嗯,的确还需要担心。
以上五种祛湿法,都是针对已经存在的湿气,但并未断绝湿气来源的根本。如果我们只治标不治本,就会出现一边祛湿,一边产湿,湿气不断的情况,这是白白浪费功夫。
那怎么才能治本?答案是健脾。脾属土,在中医五行当中专克水。
《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因此要想断绝湿气的来源,必须要把脾胃调理好。
祛湿,你该这么吃祛湿的方法这么多,该如何通过日常饮食尽可能兼顾呢?
利湿可以用薏米、赤小豆来解决,这是有效祛湿的基础。就好比控干了水分,湿毛巾才更容易干是一样的道理。
渗湿可以用生姜,它可以解表发汗,让湿气从毛孔渗出。
燥湿可以用陈皮,它们可以燥湿化痰。
风胜湿也可以用陈皮,陈皮可以疏肝调气,让肝条达起来。
芳香化湿可以用陈皮与草果。陈皮与草果是厨房里常见的香料,常用在肉类烧制过程中。
健脾可以用生姜、大枣、白扁豆,这是张仲景常用的脾之物。
以上药材都属药食同源之物。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薏米、赤小豆粉冲调饮用。多用陈皮、生姜制作菜肴或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粉中。马上就要到枣儿下来时节,没事吃几颗。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