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参”家族
人参--补虚第一参 :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古时候用的都是野生的山参,现在多是人参的人工栽培。它味甘、微苦,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元气欲脱,神疲脉微。对心气虚衰之失眠多梦,惊悸健忘,体虚多汗也有效果。但实热、正气不虚者不适宜服用。
红参---阴盛阳虚者的首选补品:把新鲜的人参上锅蒸透,颜色由白变红,质地也变成角质化后,就是我们所说的红参。由于经过了熟制,除了具有补元气、生津安神这些人参都有的作用外,其药性更温、火力更大、劲更足、功效也更持久,其补阳气、养气血的功效自然也就非凡了。凡有面色苍白暗淡、手脚冰凉等阳虚症状者,都可选用红参进补。但阴虚火旺的人最好不要服用红参。
西洋参--清热养阴生津止渴:西洋参与人参皆能补虚,不过西洋参是舶来品。西洋参与人参虽然形同但药效却不同,比人参偏温,其味甘中带微苦,温能补阳散寒,苦能燥湿,湿伤阳。因此,燥湿也有助阳的作用。西洋参性凉,凉能清热,甘凉相合,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所以,归纳起来,人参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补气,偏于养阴。西洋参茶适合于年龄较大,久病体虚的老年人以及容易受风寒,着凉感冒的虚性体质人群。年轻体壮和容易动气发脾气的人,都是因为气血过旺所导致的,就不适宜饮用。
党参--补气补血全能干:党参是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尤擅补肺气、治肺虚,可用于各种气虚不足者,疲乏无力、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软、容易感冒的人也适合服用党参。现代研究认为党参富含皂甙、黏液和微量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补血、补气治疗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能扩张周围血管而降低血压,又可抑制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有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等作用。
太子参--药性稳定补气不上火:太子参是石竹科植物,又名孩子参、童参。太子参入药部位为干燥块根,味甘微苦。它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相对于人参、红参、党参而言,太子参的补气力量并不是很强,但是太子参没有过多的燥性,不会引起上火等问题,因此尤其适合气虚且易上火者使用。它还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既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防御,又能增强人体的代谢。
沙参--养阴清肺化痰止咳:沙参以根入药,有南沙参和北沙参之分,虽然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植物,但是功效上很接近。明代以前所用沙参即今之南沙参,是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的根;北沙参是伞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因产于北方沿海沙地,故名北沙参。南沙参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现代中药学认为其可养肺胃之阴,兼有一定的祛痰止咳作用。北沙参《本草从新》记载,专补肺阴,清肺火,治疗久咳肺痿。现代中药学认为其清养肺胃气阴为主,具有止咳生津的作用。也就是说北沙参适用于肺气阴不足久咳不愈者;南沙参适用于外感热病后咽喉干痛者。
丹参--心脑血管良药:丹参是活血祛瘀良药,《本草备要》认为丹参“气平而降”,入心与心包经,既活血又养血,“瘀去而新生”,调经除烦。临床多用于心血管疾病,用丹参做成的制剂特别多,常见的有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丹参适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癓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疮疡肿毒及跌打损伤等症。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