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需要什么样的中医大师

文 / 医学新思维
2019-08-07 20:17

上一篇:从资本到命本,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我们一直都说,中医需要大师级人才。

这是老百姓的视角,老百姓眼中的大师,是经验丰富,洞察入微,判断准确,覆杯而愈的大师。不是中医行业需要的大师。

中医大师也需要对理论的精通掌握,更重要的是经验的丰富,认知的准确。我们想象一个中医大师,他有数十年的从业经验,经历了数万甚至更多人次的疾病治疗,哪些症状对应哪些治疗方法,只要他是用心的是明白事的,就能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游刃有余。

中医行业需要的大师呢,这是理论大师,要务虚,甚至都不会看病,也不一定懂得药物的细节,但他着眼于整体层面,要懂得抓大放小,知道哪些可以省略哪些是重点,着眼于时代大势,着眼于人类发展,提出解决方案。

当下,我们特别需要这样的大师,因为中医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巨变。

自从《黄帝内经》以后到西学东渐,这段时间是封闭而稳定的,科技几乎停滞,因此,《内经》的理论体系就够用。然后短短百年间,现代科学深入人心,制造了全新的科学环境,带来中医的强大冲击。让中医愈发脆弱,不绝如缕。

更关键的是,人类经过数百年的科学时代,马上迎来互联网,进入互联时代,人性凸显,亿万人互联,表现新的能力,可能诞生新的科学。这是中医的重大机会,因为,这是从原始的人的时代,经过短暂的物的时代,然后迁移到科学的人的时代。在原始的人的时代的中华科学可能获得新生,其核心内容,就是中医。

要认识科学时代的诡谲多变,要认识互联时代的风起云涌,理论大师非常需要。

问题是,我们整个时代都热切地渴望治疗,渴望中医大师,拖累了他们的精力,整个行业变得务实,理论上的深入探索远远不够。

这就能解释,中医理论体系一直保持《内经》时期的风格;这也就要求,我们需要结合时代力量,重新构建中医理论体系。因为,《内经》就是结合时代力量构建的,时移世易,变法宜也。

当时,中医尚处于蛮荒状态,需要从无到有建立完整的大厦;当下,中医处于内外交困的阶段。内在来说,缺乏在理论上的深入认识,各种见识浮于表面,行业缺乏共识,缺乏统一的计划和行动方案;外在来说,西医的强大生命力在不断蚕食和取缔中医。亟待理论体系的重新塑造,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缺乏理论上的深入理解,我们就无法应对日新月异的人类社会,无法深刻认识人类变革,无法从人类大势出发,从人类的生命保全需求出发,制定正确的中医发展策略。

缺乏理论上的深入理解,我们就处理不好和现代科学的关系,处理不好和西医的关系。

缺乏理论上的深入理解,我们就缺乏利用时代力量的能力,无法因势利导最新生产力为我服务。

缺乏理论上的深入理解,我们就不能充分认识中华的独特价值,处理中华发展和中医的关系。无法从依靠国家扶持,转变到支撑中华发展。

大格局都没有搞清楚,如何期待具体行动的有效性。大格局都没有搞清楚,如何凝聚行业力量,如何获得国家和时代的支持。

中医行业的理论工作做得如何?

要承认,《内经》是开创性的奇书,它的重要价值,就是对之前的实践进行了成功的整理,借鉴时代力量,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非常有创造力,因此建立了宏伟的中医大厦,值得敬佩,值得学习借鉴。

《内经》有太多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人对《内经》的鄙夷,就源于对这些部分揪住不放。我们想象,要是第一次盖一幢高楼,会不会十全十美?必定有太多缺陷甚至错误,只要这个地基是正确的就行,甚至,有部分地基不能再用,也没关系。

后来的中医理论改进有限,张仲景是伟大的,但他的重要价值,是务实地进行理法方药的整理总结,改变了《内经》欠缺实践的局面。

再后来的中医大师往往追随仲景而去,注重实效。王叔和、皇甫谧、葛洪、陶弘景、巢元方、孙思邈、王冰、钱乙、李东垣、张子和、李时珍、杨济时、张介宾、傅青主、叶天士、徐大椿都是这样。比如李时珍修《本草》,就是典型的强行者进行经验的罗列。

不是说没有理论上的创新,孙思邈、金元四大家、叶天士等都有创新。但都在《内经》、仲景等人的大旗下改进。

西学东渐后,中医受到冲击,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调整,包括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为代表的科学修正;唐宗海、恽铁樵、张锡纯、吴瑞普为代表的中西汇通,甚至还有余云岫等人为代表的废医存药。其目的,都是证明中医、改造中医、结合中医。都是在猛然遭遇科学,产生了一时的观点后,对中医的不深刻反思,不成熟行动。

虽说有很多人提出,中西医不是一个体系,彼此无法融合,不可相互比较,但对中医的认识并不深入,比如,愿意把中西医平等摆放,比长较短,没有认识到,中医是关于生命的科学,在层次上高于研究物质的西医(这是学术上的高低,不关乎价值审视),中医需要凸显生命存在,层次上移,然后取用下层西医,并充分接受逻辑学、数学、科学实证等下层科学的审视。

当下的中医从业者,要么深入一线,务实地追求疾病治疗,没法在理论上有深入探索;还有少数搞理论研究的,他们要么满足于证明古圣先贤的正确性而无力自拔,缺乏脱出来看问题的能力,缺乏对人类大势的认识;要么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缺乏对整体观科学的信心,满足于现代科学,追求西医那一套,展开实验室探索,鼓吹中西医结合,这就认识不到中医理论的重要性。

要进行中医理论体系的改进,要求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科学逻辑素养,精通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懂得人类发展大势。然后整合诸元,得出认识。

要进行中医理论的改进,要求回答如此的问题:

科学的本质,比如世界的本质、认识论、范畴论、科学的分类、各自的利弊得失

人类的发展规律。比如,对互联大势的理解,对治未病的需求

中医的本质,包括中医理论的本质,中药的作用机制、中医的科学性

生命的本质,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

中西医的区别及其发展方向,包括,西医的本质,及其利弊得失

中医和生产生活的关系,和民众的关系,和文化的关系

中医和国家发展的关系

以上必然要求团队合作,需要理论方面的、实践方面的、技术创新方面的专家合作,得出全面深刻的认识。本人做了些初步的工作,还非常不足,个人力量非常有限,坐井观天闭门造车的弊端必然存在,有待继续深入。

理论工作初步完成后,需要落实到实践,任何认识,任何理论上的创新,都需要深入中医行业,结合医疗实践,结合生产生活发挥作用,否则,它将成为空中楼阁。这部分工作更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