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恒伟 - 亘古一秘——奔豚症
讲者简介
爱新觉罗·恒伟
1962年生人。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深师经方研究会终身荣誉会长,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张大昌先生再传弟子,中医学家衣之镖先生入室弟子。恒伟老师培养弟子18人,其中多数为研究生学历。多年来,恒氏一门一直致力于深入挖掘孙真人和深僧师的学术精华,在治疗妇科疑难病、内伤杂病、疑难怪病等方面疗效显著。
中医家推荐
奔豚一证,众说纷纭。广博慧识如秦伯未先生者,亦只概陈其症,而未细究其理。今有爱新觉罗氏恒公发微探源,承秦先生未尽述之意,援《内经》、《千金》、《诸病源候》、《四圣心源》等圣典,阐明奔豚病因病机,并补充治法方药以为示法,亘古一秘由此揭露,功莫大焉!读者慧心自得。
录音原文翻译稿:
一、缘起
何为奔豚症?奔豚症为古病名,又称奔豚气,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等。历代医家对奔豚症的病机论述均不尽相同,可谓各执一词。二十世纪中叶,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在《谦斋医学讲稿》中说,“奔豚有两种,一种是肾脏寒水之气上逆,脐下跳动,有气从小腹上至心,心悸不宁……,另一种是肝脏气火上逆,症状较为危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使人窒塞欲死”,但是秦先生没进一步释义病因病机,也没有医案。因此奔豚症可谓亘古一秘,无人能尽释其义。今愚不揣浅陋,略述于下……
二、奔豚症与冲脉病变
奔豚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诸病源候论》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答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所谓肾积,必为寒水!
《诸病源候论》认为,奔豚为“虚劳则肾气不足,伤于冲脉。”
何为冲脉?《灵枢》曰:“冲任皆起于胞中……”,《素问·骨空论》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难经》:“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而奔豚之症,冲病最为明显。冲病有何临床表现?《难经》曰:“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李东垣曰:“凡逆气上冲,或兼里急,或躁热,皆冲脉逆也”,《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容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指腹像喘息样)应手”。
三、《黄帝内经》对奔豚症的阐释
目前对于奔豚症最早的阐述当首推《黄帝内经》。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将)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
黄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
伟哉《黄帝内经》!然此为道也,但就奔豚而言,仍不能尽释其理,令后世不得尽其解。
四、《四圣心源》对奔豚症的论述
就目前所能找到的文献中,清代医家黄元御先生对奔豚症的论述可谓最全面。
《四圣心源·奔豚根原》云:土败胃逆,(君相)二火不降,寒水渐冱,阴气凝聚……水邪即聚,逢郁则发,奔腾逆上,势如惊豚,腹协心胸诸病皆作,气冲咽喉,七窍火发,危困欲死,不可支也。及其气衰而还,诸证乃止。病势之凶,无如此甚。
然积则水邪而发则木气。其未发也,心下先悸,至其将发,则脐下悸作。以水寒木郁,则生振摇,枝叶不宁,则悸在心下,根本不安,则悸在脐间,脐上悸生者,是风木根摇,故发奔豚。
仲景‘霍乱’: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肾气者,风木摇撼之根,而论其发作,实是木邪。木邪一发,寒水上凌……
悸者,风木之郁冲,惊者,相火之浮宕。火不胜水,五行之常,所恃者,子土温燥,制伏阴邪,培植阳根,蛰于坎府,根本不拔,则胆壮而神谧。土湿阳衰,不能降蛰相火,阳根泄露,飘越无依,寒水下凝,阴邪无制,巨寇在侧,而身临败地,故动惕慌悬,迄无宁宇。凡惊悸一生,即为奔豚欲发之兆,不可忽也。
关于奔豚症的病因病机,黄先生讲的最为全面,但真的说清楚了么?愚认为并不尽然!
五、奔豚症之明理者
《诸病源候论》曰:“虚劳则肾气不足、伤于冲脉。” 虚劳伤及肾,这是涉及先后天的问题!也是奔豚发病的根本原因。
愚偶读《千金方·肾脏脉论第一》,见其云:“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如豚奔走之状,上下无时。久久不愈,病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也?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适以夏王(通旺),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 ,因留结为积,故知奔豚,以夏得之。”拍案称绝!千古以来,唯孙真人洞释《内经》之真旨矣!
“心旺不受邪(受邪则心水症,参见刘渡舟先生《水证论》),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因留结为积。”至此,奔豚症真正的病因病机尽释矣!
六、再释奔豚症
关于奔豚之临床表现,近贤秦伯未先生是如是描述的:“奔豚有两种,一种(A症)是肾脏寒水之气上逆,脐下跳动,有气从小腹上至心,心悸不宁……;另一种(B症)是肝脏气火上逆,症状较为危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使人窒塞欲死。”秦先生是临床大家,经多识广,所述信然!
所谓肾积,积的一定是寒水,即无阳统摄之废水,逢郁则发,乃肝木怒而疏泄。因冲属厥阴,又附少阴、阳明,厥阴郁则怒而疏泄而上冲,借少阴经挟寒水上逆至阳明胃。秦先生所言A症乃挟中焦水饮上冲而吐,B症乃肝木郁而化热,冲气至喉而止(参见所附咽喉解)。具体如下:
A症:胃挟中焦水饮循经上逆,则吐矣。胃属腑,饮则胃寒,腑寒则气通而食塞。吐则水不凌心,则安。
B症:肝郁而化火,循经上逆至咽。肝属脏,脏热则咽闭而气塞,肝脏气火上逆。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挟少阴之寒水上逆,咽闭则水气凌心)使人窒塞欲死,症状较为危急。
【附】:咽喉解:
1、《内经》曰:“咽主地气,地气通于嗌”,又曰:“喉主天气,天气通于肺”
2、《四圣心源》曰:“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咽为六腑之通衢,喉为五脏之总门…六腑阳也,而阳中有阴则气降,故浊阴由咽而下达,五脏阴也,而阴中有阳则气升,故清阳自喉而上腾。盖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不藏则下行,是天气之降也;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不泄则上行,地气之升也。地气不升则喉病,喉病者,气塞而食通;天气不降则咽病,咽病者,气通而食塞。”
【愚评】:地气(清阳自喉而上腾)不升喉病(五脏之总门)……气塞而食通;天气(浊阴由咽而下达)不降咽病(六腑之通衢)……气通而食塞。
3、《内经·奇病论》曰:“夫肝者……咽为之使……”
【愚评】:咽与肝相关联。
4、《千金方·七窍病》云:“喉咙者,脾胃之候。若脏热,喉则肿塞,神气不通。咽门者,肝胆之候。若脏热,咽门则闭而气塞,若腑寒,咽门则破而声嘶。”
【愚评】:脏(肝)热……神气不通,符合秦伯未先生奔豚A症病因病机。脏(肝)热则咽门闭而气塞,符合秦伯未先生奔豚B症病因病机。至此奔豚症大白于天下矣。
七、奔豚症的治法
A症:深师大建中汤去附子,加吴茱萸15,苓泽各30。
B症:深师大建中汤去附子,加吴茱萸15,苓泽各30,加山萸肉60或加黄芩。再加山萸肉者,收敛上热而且防止气脱故。
【附】
案一:女66岁,二十多岁即气冲而呕,A症一诊而愈。随访五年未发。
案二:女60多岁,犯则气塞,心悸欲死,B症一诊而愈。
【重要提示】上述之冲脉皆为外浮部分!
声明:
· 本文章为爱新觉罗·恒伟老师投稿,授权于中医家独家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 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搜索“中医家"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资料。
推荐下载:全新中医家APP,五十万中医人专属软件,只专注中医领域。【社区】以医会友,广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医打造个人品牌,提升医患互动,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会议服务】全国中医会议培训随时报名,轻松加入中医名师互动圈。下载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