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大了中国人,为何又被中国人抛弃?该反省了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8-06 11:19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引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治疗学》、《中医基础理论》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今天这篇文说,我们来反思一个事实。这就是,为中国人的繁衍生息立下汗马功劳,辛辛苦苦养大了中国人的中医学,为什么在当下,被很多人中国人抛弃、鄙夷。

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对中医中药的时候,都会想到一些问题:“这玩意儿好使吗”、“这中药有毒吗”、“这一堆药能干啥”、“中药那么慢,我可等不了”。

有了病,去医院,我们会不自觉地按照西医的诊疗路径和分科方法来就医。你要是问他“中医科是干啥的?”,基本没人能回答上来。

还有,面对一些中医类的科普文章,会有很多怀疑、鄙视的评论跟上来。认为这是吃祖宗饭,闲着没事干。所谓中医,“只能忽悠人、养生而已”。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方剂名称,比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小青龙汤等,在现代人眼中无异于天书。一些普通的中医概念,比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也都成了生僻的知识,被人束之高阁。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亚洲很多国家对中医中药的应用十分重视。有一些汤方,在普通家庭和普通百姓心中,是耳熟能详、经常应用的。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日本。

我们不禁要问,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对中医中药的滥用,影响了普通人对中医的信任感。

一味中药,往往有很多用途。比如说一些温阳的药物,可以鼓动我们身体的勃勃生机,改善畏寒怕冷、四肢乏力、精神倦怠等症状。但是偏偏有些人,滥用温阳药物来纵欲无度。这就是偏取其中一个功效,从而遮盖了该味中药的真正用途。这样的做法多了、久了,自然会影响普通人对中药的正确认识,进而影响对中医的信任感。

2,社会普遍缺少对中医的正面宣传和教育。

尽管对中医倡导从未停止,但必须承认,对中医的正面、规范、生动的宣传,是严重缺失的。这里面最直接的一个写照就是,很多普通人对中医学概念和知识的了解,竟然源于对部分药品的广告宣传。这就难免影响受众对中医的全面、客观、科学的理解。

3,现代人对疾病的治疗,追求快捷。这恰恰是中医的短处。

不可否认,中医学不乏效如桴鼓的治疗方法。但是总地来说,和西医相比,见效还是比较慢的。因为中医学注重的是对人体内环境的综合调节,通过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来使疾病得到治疗。这种注重整体、根本的治疗思路,注定了它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而西医学,把目光直接锁定在疾病本身,以解除病痛、改善症状为首要目的,因此见效很快。这种快捷的治疗,对患者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在这方面,中医是吃了大亏的。

4,现代人的体质变化、疾病谱的变化,和古代相比很大。这就注定一些古代方剂、治法,于现代人身上效果不佳。

比如说,麻黄汤。麻黄汤的应用,在东汉末年非常有效,适合当时的生活条件和人的体质特点。而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后,我们当代人的体质和那个时候无法同日而语。所以我们现代人用麻黄汤,有些时候未必适合。中医源于传统,自然要考虑到和现代因素结合的问题。故而,普通受众很容易就会想到“古老的东西已经过时”的观念,从而不去信任古老的中医。

5,中医学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有低成本的特征。搞中医,赚不到钱,所以就没有动力去搞。

中医药的特点就是简、廉、便。想诊断,切脉就可以了。想开药,中药饮片的价格普遍不高。发展中医事业,无疑和做公益差不多。既然赚不到钱,为什么要搞中医事业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的发展难免面临瓶颈。中医发展不了,自然也就无法在受众中形成良好口碑。

总之,中医的发展,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普通人对中医的认识,是模糊、偏颇,甚至根本不科学的。这就意味着,对中医的正确宣传,任重而道远。本订阅号在这方面的努力,会一直持续下去,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