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发展的讨论
近日,小编与网友在讨论书法问题时涉及到了有关“发展中医学”的话题,并作以下回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请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后回答文末若干问题或留言。
书法的艺术性比较抽象(大部分艺术门类也如此吧),所以很难给出特别具体的美学标准,但是大概的美学特征是可以讨论的,这方面主要为鉴赏和评论的研究者所工,相关文艺评论的文章在《中国书法》等期刊中可检索。我喜欢中国书法仅仅大约二十年,尚不能对此问题(美学特征)做具体答复。但关于您所提“中医存废之争”之看法,我作为学医者,应该可以发表一些自认为冷静、客观的评价。
我们对医学最大的误区之一就是“中西之分”,仅仅看到医学发展的一个横断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医学的本身只有医学,或许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代分为“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包括中医、藏医、印第安土著医学等等都归为传统医学,Traditional/Indigenous Medicine)。这样理解就不会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也不会错误的将其与现代医学置于“楚河汉界”的两端(其实是医学发展历程中的两段)。梁任公和太炎先生对传统医学截然不同的态度都脱不了“时代大舟中闭牖而坐”的错觉。
如何理解或处理二者?我想应该是把TCM放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格局中。医学(乃至科学)离不开哲学思想、数理方法等指导进行实践和研究,TCM为医学发展贡献了许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如“整体观”、“辩证观”、“个体观”等)、经验总结(推拿、刮痧、针灸等物理治疗以及膏石草药等);现代医学已经吸收了很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并建立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统计学、物理、化学、工程学等学科交叉),当然也在逐渐发展完善中。
我们不应将其理解为“否定TCM”或“TCM式微”,而应该是“TCM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或者“TCM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在此过渡或变革时代,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在中医药宝库中发现和阐述有益于人类健康的作用机制。至于有人认为医学正陷入“过度微观”的陷阱中,用所谓的西方科学思维套用TCM,暂不论对错,此乃实验方法学所讨论的范畴。
汉方医学受到日韩民众的追捧,这个问题更应该站在经济学角度来看。很多人都中了“偷换概念”的计,“受追捧”就意味着日韩的汉方医学“得到发展”?不然,“受追捧”更多的是意味着有很大的市场经济。日韩对汉方医学的科学研究未必领先于中国,屠呦呦提取“青蒿素”、陈克恢发现“麻黄素”等就是实证。
TCM可以继续传承,且应该遵循“师承”等符合本身特点的传承方法;人们有选择TCM或现代医学进行诊疗的权利;医药监管有保障TCM合法安全的义务;而医学研究者有发掘中医药宝库的使命。以上哪一方面与现代医学的发展并不相悖。但是,我们应该接受一个现实:TCM在促进现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终将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任何人都不要因为民族情感而错误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先进生产力代表人民的需求、决定社会发展之规律与是其不谋而合的。
我们从书法的美学标准提到“发展TCM”的困境,侧面反应了TCM和书法艺术存在共同点,即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实则因为书法的美学特征和TCM的科学验证存在明显的抽象性。因此,二者很难形成非常明确的标准,以提高评判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正如网络上有人所言:“TCM很难进行大规模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总而言之,一、我们要厘清TCM和现代医学的关系;二、我们正在努力从TCM中汲取营养以促进现代医学发展;三、传承TCM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若有市场经济的推动则生命力更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