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的干货,师父给我讲得透透的!

文 / 中医出版
2019-07-02 00:21

导 Lead 语

黎崇裕先生和刘志龙先生相识那年,黎崇裕医生已经是“黄煌经方沙龙”小有名气的青年才俊。

刘志龙先生对于经方、时方的运用有独特的见解,灵活运用六经辨证、方证对应、脏腑辨证、气血阴阳辨证等方法诊治,博采古今名医名方,融汇中西医,形成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

后来,黎崇裕医生放弃了自己的工作,追随刘先生学习了三年。

在学习三年后,黎崇裕先生不仅学而有思,思而有所获,并且总结归纳刘先生的学术思想,传播其学术观点。

以下是黎崇裕医生所著的《三年难得师承录》“师承篇”精彩书摘。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我见

《伤寒论》的内容采用条文列举的方式逐条呈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条文虽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可从多角度进行理解,导致后世学者学术观点多不一致,给正确理解张仲景著书原意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如《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是其中的一例典型。下面就此发表一下个人看法,还望各位方家斧正。

张仲景为何独于柴胡证中提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张仲景为何不在桂枝证或麻黄证等其他证中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而仅仅只是在柴胡证中提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呢?

通过阅读第101条的上下文,我们可以发现,从第96 条开始,一直到第102条,论述的内容都与小柴胡汤有关。所以可以明确的是,这里的柴胡证,张仲景应该指的是小柴胡汤证(后文有详细论述)。

而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著名方剂,小柴胡汤及其加减应用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如丹波元坚云:“伤寒诸方,惟小柴胡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

《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证条文共有20条(《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篇及《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篇重复条文不计算在内),其中只有2条在少阳病篇,其余18条均散在于其他病篇之中,如太阳病篇有12 条,阳明病篇有4条,厥阴病篇及阴阳差后劳复病篇各1条。

作为少阳病主方的小柴胡汤,在少阳病篇中却只有2条,而在太阳病中条文最多,阳明病篇中次之,由此可见:

①小柴胡汤证常表现为外证或里证,易与其他方证相混淆,概而言之,柴胡证较之桂枝证或麻黄证等更为纷繁复杂,柴胡证临证时往往有多证现象。关于柴胡汤的一方多证现象,张仲景意在言中。

②张仲景使用小柴胡汤并非专为和解少阳而设。

本文摘自《三年难得师承录

好书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从师传、徒承和师徒对话三个方面,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作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在3年跟师经方家刘志龙教授学习期间的收获、成果。

全书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文字朴实,较好展现了中医师带徒这一传统师承模式的特色,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实用性。

(扫码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