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进小学课堂,合适吗?
前几日,与一众好友闲聊,说起孩子教育问题。
一朋友说起自己的侄儿,连连感慨:
“现在的娃娃真是苦,我侄儿在杭州读小学,我妹妹恨不得他琴棋书画样样都会。现在马上五年级,学校居然还要求上中医课,也不晓得听不听得懂。”
朋友后半段的话,我有些怀疑。
毕竟中医药知识复杂而艰深,普通人都很难掌握,学校怎么可能让这么小的孩子学习。
这时身旁另一朋友补充道:
“2年前,浙江部分小学生就已经开始学中医了。当时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大家褒贬不一,有的家长支持,有的家长反对。”
我一听,感到心惊,连忙上网查阅相关新闻报道。
果然确有其事!
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
01
根据网上资料,这套名为《中医药与健康》的小学教材,由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编写。
分上、下两册,共36课时,每周一课时,包含中医基础、保健、运动、饮食、情绪、针灸和推拿的特色疗法等知识。
早在2017年秋季学期,这套教材就已出现在浙江全省小学的五年级课堂上。到2018年,就已“全面覆盖”浙江省所有小学课堂。
这意味着浙江全省每年有几十万小学生都要学习这套教材内容。
如此大规模在小学普及中医药知识,目的何在?
按教材主编、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教授的话说,让中医进校园的意义在于传承中医文化。
出发点的确算好。
中医药作为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理应得到传承和发展。
但中医药普及教育,从娃娃抓起真地合适吗?
02
中医学宏大而艰深,非常难学,很多成年人都搞不懂。甚至可能连很多专业从事中医药研习的人士都没搞懂。
更何况小学生。
虽然教材的课程内容浅显有趣(主要由历史故事、人物和神话引出来),但我们都知道,站在更高层面讲,中医学是一套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
小学生在其科学素养没有培养成熟前,贸然学习另一体系的知识,会不会对其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形成干扰?
比如中医课老师讲人体脏腑(心肝脾肺肾等),但孩子学习生理卫生课,发现名称尽管相同,但生(病)理含义却有着明显差异。
比如中医的“脾”指的是与消化相关的“化水谷之精微”,这和现代医学的脾脏主要负责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去甚远。
相信之前孩子们学习中医时的“清醒”,多半会化为学习生理课时的“糊涂”。
又比如中医课老师讲阴阳五行。
五行学说讲求相生相克,例如“土生金、金生水“。但孩子学化学,发现土根本生不了金,金也根本生不了水(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再比如中医课老师讲人体经络。
在中医学中,经络是血气运行通道。
但孩子学生物,发现血液运行通道是血管而不是经络。而且不管怎么做解剖,根本发现不了任何生物的经络存在。
那时,孩子们的小脑袋瓜可能又会晕了。
“咦?奇怪!到底是我的自然学科老师骗人还是中医老师骗人?”
03
此外,医学是实践科学。因为和生命相关,医学实践必须严谨而精确。
绝大多数中药和西药一样,都有副作用。中医的操作治疗如刮痧、针灸等和西医的手术一样,都可能出现并发症。
小学生的中医药教材部分内容涉及中医实操(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内容)。
这些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必须建立在必要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上,而且还得有名师带领才行。
令人担忧的是,小学的中医药学习可能很难保证如此严谨。
小学生好奇心强,风险意识小,一旦学习中医学实操内容,就会开始“实干”。
要是孩子间拿针互扎嬉笑打闹怎么办?
当然,如果真想让小学生学习传承中医文化,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在古代,中医药学习大多从孩童时期开始。
但现在的孩子不可能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中医药学习上(那么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需要学习),也不可能有优秀的中医老师手把手教他们(中医讲求师传身授)。
最后,好的老师才能带出好的学生。
看看目前给孩子们上中医课的老师们是干什么的。原来他们大部分都是科学老师,根本没有系统学过中医。
这些对中医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的科学老师,通过中医大老师们的短期培训就立马成了好的中医老师,就能把中医教好?
我确实表示怀疑。
往严重了说,由他们教导孩子中医知识,岂不是误人子弟,反而让中医蒙羞?
尾
中医药是我国的现今尚存在巨大宝库。里面有数不尽的资源和宝藏。
但学中医没有那么容易。
我个人觉得,中医药普及,可进入大学课堂(将中医药课定为选修课)。
大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已基本养成,认知不易受到混淆。如果他们真的对中医药感兴趣,选修中医药课程,可能会取得一些成绩。
但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学中医,确实不合适。
因为中医药知识,老师不一定教得对,学生不一定学得会。就算学生学得会,认知不健全,未来还会容易和自然学科“作对”。
相比之下,他们现在更需要接受性教育、普法教育和安全教育。
等他们长大,进入大学校园,再学中医药知识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