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的非正经小科普之一:中国传统医学 简介
小艾(艾草)的功效,最早是被大家耳熟但不一定能详的中医所发现、并发展。但今天,小艾不提自己,先说中医。
在小艾小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中医具体包含什么,只记得(中)医生们看脸看舌切脉,用罐子熬制药材,然后喝苦苦的药汤治病。而且由于身子虚,还开过滋补的方子。再后来时间长接触深了,才发现中医不仅仅是草药,还有急救手法,甚至包含手术。此外,虽然不是所有疑难杂症都能解决,但是真的可以解决很多奇奇怪怪的病、症、状,还有民间的各种或有用、或无用、或特定情况下施用的各类偏方……
只因传承方式、传播及验证方法有较大缺陷,加上历史上一些客观因素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中医精华未得到传承、糟粕无法分辨,以致中医总体上没落许久。
以上都是小艾个人的一些吐槽了,局限于个人经历经验。
为了更好的判断及了解,小艾先给大家普及一些来自中医相关专业人士的常识,说不定有一些是您不知道、或曾经意外接触过的呢~
中国传统医学简介传统医学是指在现代医学之前,已经独立发展起来的多种医疗知识体系。它有别于现代医学的主流体系部分。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由于汉族人口最多,文字产生最早,历史文化较长,因此,中医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现代中国传统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中国各民族医学的统称,主要包括汉族(中)医学、藏族医学、蒙古族医学、维吾尔族医学等民族医学。
世界卫生组织对此的定义是:利用基于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物、精神疗法、肢体疗法,和实践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来进行治疗、诊断和防止疾病或者维持健康的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医学体系。据称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其实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经过实践检验和改进的,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以上这些并非玄幻小说。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发展为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说到中医,就不可能不提到国人甚至外国人都耳熟的几个名词:「经脉」、「穴位」和「气血」。
一、经脉,属「经络」中的主要部分,看不见摸不着,不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神经网络、消化流程那般可见可识,但是实践证明这是确实存在的,就像磁场一样。
但由于缺乏系统而科学的论证及研究,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程度,一直为很多人所怀疑质疑甚至排斥。
好消息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并已在国际医学行业内获得了诸多认可,现在正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或是搜狐新浪或者小艾家旭御堂·一艾传阳(偷偷打个广告)这些地方都能查阅到相关新闻及政策。
把楼歪回来,我们言归正传。
在中医中,经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以上这些请勿代入武侠甚至玄幻小说 _(:з」∠)_ 。
延伸的话,还有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再延伸,还有十二经筋,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进一步延伸的话…………你等等,我去喊个大师来。
二、穴位,通常意义上即经络上的特殊位置,功效广泛效果不一。现代科学针对这些特殊位置做过很多研究,迄今还未有突破性的进展,目前穴位相关指导使用仍然依靠传统中医理论。
三、什么是气血?小艾不知道。在业内开会时,小艾曾私下问过大拿,大拿笑了一会说到,若有师承还可意会。
小艾后来把气血脑补成动物活体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生物能量,按特定的循环结构(经脉)运作……再写下去就只能在起点发了……望天~
本来只是简单科普,没想到又水了这么些。再具体点的,下次再和大家分篇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