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8法,你确定你都掌握了?
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
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此予数十年来,心领神会,历试而不谬者,尽见于八法中矣。学人诚熟读而精思之,于以救济苍生,亦未必无小补。中医临症上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巧妙运理、法、方、药四点:
(1)理:就是透过八纲四诊的辨认,找出病因与病理变化,以及处理的理由。
(2)法:是根据诊断立出治病法则。
(3)方:是依照治疗法则,制定或选用适当、合宜的方剂。
(4)药:是选择对症的药物,巧妙地运用在方剂中。所以辨证、立法、制方、用药,是中医临症的步骤,但是,疾病千变万化,所以先要去掌握治病的方法。古人针对八纲制定出了治疗的八法,并随着表里寒热虚实的变化,相互地配合。
何谓八法? 所谓的八法,是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只要能够妥善运用,即使病情复杂,也能够从容应付了。 所以,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明白地掌握病情的正常与反常、轻重缓急,除了要了解八法外,还要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八法,以及八法的配合,才能确切地治愈疾病,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1)汗法:汗法主要适用于病邪在表的病证,然而表证又有表寒、表热虚实兼挟的不同,因此汗法的具体运用当区分具体情况:辛温发汗法:适用于表寒证;辛凉发汗法,适用于表热证。但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和兼挟病证等复杂因素,治疗上又有滋阴发汗法:适用于外感兼阴虚的病人;助阳发汗法,适用于外感兼有阳虚的病人,此为补益解表法。还有化饮解表法,理气解表法等等。前者用于外邪挟内饮,后者适用于外邪挟气滞之证。这些变化的汗法,皆为发汗法与其他治法相结合的治病方法。
(2)吐法:吐法多用于病情急迫,必须迅速吐出积滞在上焦或中上焦的实证。如痰涎壅盛,食积胃脘不化,恶心欲吐或误食毒物尚留胃中等。由于邪有寒热之分,以及正气未伤、正气已伤的不同,因此吐法的具体运用是:1、根据病情可分别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的吐法。2、实证吐法:涌吐痰食法及涌吐风痰法,皆用于痰涎壅盛的闭证。如痰涎宿食,填塞上脘,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及中风痰壅之证。3、虚证吐法:多用于虚人痰涎壅盛之证。4、缓吐法:适用于邪实正虚,病在上焦,而又必须采用吐法的病证。
(3)下法:下法主要适用于里实证。里实证有寒、热、水、血、痰、虫,以及新、久、缓、急等不同,因此下法有以下几种:1、寒下:适用于里实热证之大便不通,热结旁流以及肠垢结滞的痢疾等病证。2、温下:适用于寒痰结滞,脾胃冷积,寒实结胸,以及大便不通等证。3、润下:适用于津液不足,阴亏血少的大便不通证。4、逐水:适用于阳水实证。5、逐瘀:适用于蓄血、瘀血、内结等证。但逐瘀、逐水均有其对症的主药,而下法只用以为辅,比较特殊。
(4)和法:和法适用于邪气在半表半里,或脏腑同病,而汗、吐、下等法均不适用的情况。根据其病情的偏表、偏里、偏寒、偏热,以及邪正虚实的情况斟酌处理。如具体治法有和而兼汗,和而兼下,和而兼消,和而兼补等。
(5)温法:温法适用于里寒证,但寒证多有阳虚,所以祛寒补阳密切相关,其具体运用可分两类:1、温中祛寒:适用于寒邪内侵,中焦阳虚,病势较缓者。2、回阳救逆:适用于真阳不足,寒邪直中三阴,或热病过用清凉,以致病入三阴,而病势骤急者。温法还有温阳化饮,温肾纳气,温下寒积,温胃降逆,温中化痰,温脏安蛔以及温散表寒等,基本属于温法与其他方法配合的治法。
(6)清法:适用于热证。由于热证有在气、在营、在血的不同,故清法大体可分以下几类:1、清热生津: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伤津之证。2、清热泻火:适用于热在气分,属于实热的证侯。3、清营透热:适用于热在营分的证候。4、清营凉血:适用于热入血分的证侯。5、养阴清热:适用于热灼伤阴,阴亏火炎的证侯。6、清热开窍:适用于高热不退,神志昏迷的证侯。除此,尚有清心火,清肝火,清肺火等清热降火的方法,也属清法范畴,不可不知。
(7)补法:补法适用于不足之证。一般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类。根据不同病情可选用峻补、平补、缓补等。1、补气法:用于脾肺气虚,倦怠乏力,少气不足以息,自汗脉虚等证。临床除用于气虚下陷证外,还根据补气生血、阳生阴长之理,对大失血的病证先予补气,或在补血药中重用补气药物。2、补血法:适用于血虚所引起的诸证,如面色萎黄,舌唇爪甲苍白,视物不清,心悸不宁,月经愆期涩少等证。3、补阴法:适用于阴精或津液不足而引起的诸证。如口干咽燥,肌肤枯涩,目眩耳鸣,虚烦不眠,遗精盗汗,呛咳咯血,消渴等证。4、补阳法:适用于脾肾阳虚所引起的证侯。如腰以下冷,腰膝酸痛,下肢软弱,少腹时痛,泄泻、尿频、阳萎早泄等证。
(8)消法:消法主要适用于慢性癥瘕积聚而又不宜使用攻下的病证。临床具体运用则针对病因、病机、病证的不同,选用以下几种治法:1、消坚磨积:适用于癥瘕积聚的病证。2、行气消瘀:适用于气结血瘀之证。3、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不节,脾胃不运,以致饮食停滞之证。4、消痰化饮:适用于痰饮蓄积的病证。5、消水散肿:适用于气不化水,水邪外溢的病证。上面介绍了八法的概要,可以看到八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在使用上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所以明白了八法的意义以后,必须进一步懂得法与法之间的联系,如何综合运用,才能灵活地适应病情变化,发挥更好的疗效。
▍声明:
○ 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 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雷涛医师微信号:342218535,欢迎投稿交流唠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