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来了,可中医在哪里?

文 / 医事
2019-05-16 21:12

养精神读书 尽力量行医

己亥猪年,央视一套开年大剧《老中医》,终于,将在今晚正式开播了。

众人期待,未播先火。每年的电视剧有很多,为什么本剧能够如此?

因为超级IP——中医!在中国有很多的粉丝,即便不是真粉,但也多耳熟能详,所以愿意口口相传。当然也不乏中医黑儿,估计这一阵够他们白忙活了~

除此之外,我想还有一点,那就是陌生与神秘感——很多人知道中医,却不知何为中医?中医疗效神奇,却不知为何神奇?

比如,把脉何以诊断身体的不适?草木金石的中药如何解除疼痛?无药无痛的针灸又能治疗什么病?阴虚、阳虚到底是什么意思?而湿邪又是什么鬼?……

电视剧,站在专业立场,讲述通俗中医,有故事有趣味有历史有专业,既能开眼界解疑惑又可以八卦,说不定还能学点什么实用的知识,何乐而不看?

看,必须得看。火,肯定会火。

因为是电视剧,因为是讲故事,因为要引人入胜,所以少不了各种冲突矛盾,比如医生之间名利纷争,医患双方的误解对立,大环境下中医和西医的优劣较量,当然也不乏个人成长磨炼与情爱纠葛,甚至不难料想还会有一些用来吸引眼球制造话题的特别内容,比如这个:

还比如走街串巷吆喝卖药的铃医 :

说实在,神龟探病,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挺玄,不免充满了好奇,不知剧中究竟会如何处理,期待吧。猜想一下,应该是会被批判的,因为这种玄虚路数,用心不正,一般就是诳人的。

而早已消逝的铃医,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农村还偶能见到。走江湖的,最有故事,本剧用它串起整场大戏,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可毕竟是电视剧,剧情上源于现实,多少也会有点高于现实,失实偏颇之处,在我看情有可原。挑刺嘛,没必要。

关于中医类题材的影视剧,国内拍摄的历历可数,而优秀的更是凤毛麟角,我的印象中有两部:

一部是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大宅门》,当年家人在一起追剧,看完就睡觉。该剧讲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原型:同仁堂)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首播,并夺得央视年度收视冠军

另一部是冯远征主演的电影《大明劫》,虽讲述了名医吴又可创立《瘟疫论》尽力治疗瘟疫的经历,但实借医生之眼展现大明王朝晚期在劫难逃的命数,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老中医》荟聚这两位老戏骨,一定会有精彩好戏上演!

至此,就不得不提一下,现象级的韩剧《大长今》,还有经久不衰的韩剧《医道》

只是,寻来寻去,为什么在中医发源地的中国竟然没有一部让人满意,既入眼又入心的中医影视剧?那么,《老中医》,能否守本心,传国粹?

剧中人照本唱戏,局外人冷眼旁观,知否,知否,眼下中医人有几?

先看看国家统计的数据: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 448716人,执业助理中医师78321人,总计527037人。这些人,就是有资格可以正规行医的全部中医了。

问题是,这些人,有资格了,但都够格吗?未必!

事实上,这53万人,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具备中医理论,并具备中医思维,而且用中医手段诊治疾病的中医;

二、具备中医理论,不具备中医思维,时而用中医时而用西医的中医;

三、具备中医理论,不具备中医思维,但只用西医手段诊治疾病的中医;

四、具备中医理论,不具备中医思维,不会看病也不看病的中医。

作为普通百姓来讲,本只想找中医把把脉吃吃汤药扎扎针灸,却很可能遇到一个只开化验单满嘴指标的“中医”,甚至是老中医。你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为什么呢?依旧看数据(不包含助理医师):

全国医疗机构共有986649个,笼统分为两种,西医机构和中医机构。中医机构有54243,占比为5.5%。少之又少!

中医执业医师在中医机构里从业的有204649人,占比45.61%,剩下的54.39%,244067人在西医机构里。对,西医机构里也有中医科,中医大夫,而且整体上较多。

在中医机构里,151867人在中医类医院,10632人在中医类门诊部,还有41639人在中医类诊所。

是不是中医类医院都是中医呢?当然不,在中医类医院里还有152725个西医大夫。也就是说中医类医院里,一大半医生还是纯西医。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中医类医院还能算作中医医院吗这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前几天冒出一个新名词——纯中医医院。如何界定?——中医诊疗90%高占比,中医特色、传统疗法地位突出,且护士须有中医药背景。

这么高配置高质量的中医院在哪里?当然是 财大气粗、任性胡为 敢为人先的深圳特区啦。

总之,中医不管是在西医类医院,还是中医类医院,都是少数人。那你猜猜,到底是人多的说的算,还是人少的说的算?医院到底是以西医为主还是中医为主了?

已是副高职称,年过40岁的师兄告诉我,当年他们那一班中医同学,如今还坚守中医的不过5人。而我的本科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坚守中医的也屈指可数。

那些学习中医,拿到中医大学文凭,考取了中医执业证书的人都去哪了?学了5年,8年,甚至11年,到头来,最后终成为了西医!不惊喜,也不意外。

这种现象业内早有特有术语——中医西化

西医化了的中医,就是上面的第二、第三类人,就是大部分在一线岗位上的中医大夫。若去中医院,岂能不遇到他们?

其实,人们想要的中医,很简单,就是一个能用中医思维和手段看好病,从里到外货真价实的中医,一个靠谱的中医。

老中医,多数是靠谱的中医,但靠谱的中医,并不都是老中医。上面第二、第三、第四类中医,如果没有改变,年轻时是青年中医混子,等他们老了,就是老中医混子了。找到这些老中医又有何用?

繁华世界,真真假假。2019年了,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能以中医思维诊治并取得良效的中医,乐观估计,全国仅仅约10万人!其中8万为不善方剂的针灸师,而善方处药的中医仅仅2万人。

970万公顷,偌大的国土上,找一个中医,谈何容易?

下午一个中年人来抓药,给出了这样一张处方(上图)。2年前,一位85岁老中医开给他妈妈治疗咳嗽的,当时医馆不给处方,他偷偷用手机拍下来,打印留存了。这几年来,每逢他妈妈咳嗽治不好时,他就照方抓药,谁知一吃就好。上一次自行抓了17剂,这一次张口要10剂。

他懂中医中药吗?不懂。他不想找中医面诊吗?想。可是他妈妈在小县城里,找不到中医,他只好抓药给寄回去。

在微博和微信上,我经常遇到远程求医问药的人。并不是我高明,只是他们很难找到一个在身边的中医。

缺医少药,古如此,今依旧。

民末初期我国有中医约80万人,新中国成立初约有50万人,而眼下,《老中医》来了,中医文化火了,可中医在哪里?

如今中国富裕了,大健康时代来临了,善养生、善治慢病且简便效廉的中医,在国家及地区密集出台各种利好政策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这,又像不像一个风口?(本文作者:艾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