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制度上保护个体中医,中医发展无望!

文 / 刘医生讲中医调理
2019-05-05 14:19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中医要发展,个体是关键,因为中医是个性化治疗,个体中医最有优势,这也是充分发挥中医“简便易廉”优势的关键。但是,目前国家把发展中医的重点集中在中医院,妄图用它和西医院相对抗,但历史已经证明,个性化的治疗与医院这种规模化治疗格格不入,拿它与西医竞争就是拿自己之劣势与西医之优势相对抗,完败无疑。如果真的要想发展中医,唯有实现中医个体化。

历史上的中医之所以“简便易廉”,根本就在于个体。因为在这里,绝大多数慢性病根本不需要中医治疗,只需要用中医调理就行了,比如食疗、情志疗法、针灸按摩等,它花费很少;更重要的是,中医可以用简单的四诊诊断出身体的不平衡之处,及早预防,把花费较大的疾病消灭在荫芽状态。中医本质上是用来治急病的,即有显性症状,如果能够准确诊断,精确用药,疾病往往会应手而愈,绝对不会比西医慢。

很多人觉得中医治病疗效慢,其实不然,这是制度上难以保护中医,中医的自保行为造成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有良心的中医,都是把脑袋挂在腰带上,中医讲究的就是大毒治大病,小毒治小病,无毒不治病。如果是大病,往往说明身体某一组织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达到了一定程度,要有效地治疗,往往就需要用偏性较大的中药和量上的组合来平衡它,身体平衡了,效果就会立竿见影。可问题是,偏性较大的中药都是毒性较大的,如果用错,轻者给患者带来副作用,重者可以致患者于死地。所有中医都面临着这样一种状况,如果用大毒治病,效果可以立竿见影,风险高;如果用小毒治病,没有风险,但疗效不明显。一个有良心的中医,往往敢于用大毒,比如我的一位朋友治疗肾结石,开的方子我一看都是偏性较大的中药,但结果却是一星期结石都排出来了。如果用偏性较小的药,效果就是不明显,中医的疗效显现不出来,但中医可以通过长期用药获得更好的收入,比如治疗肾结石,很多中医动者就开一个月的中药,让患者慢慢调,虽然有时也可以治好,但治疗成本高多了。

中医发展现在有几个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首先就是诊断辩证遣方用药这个过程的收费上。虽然中医是一只手、一只笔、一张纸,但它的价值远比西医花费几十万的高精端设备高,因为它背后隐藏着是一个中医数十年的努力,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本,至少应该享有和西医高精端设备同等的价值。诊断在西医治疗中占据几乎一半的费用,而在中医这边却很难收上钱来,因为国民普遍忽视了这种无形资本,为了变通,中医就把这个成本加到了中药上,使医药不分,为很多无能的中医混水摸鱼留下了空间。当今之际,国家应该明确这一部分的价值,根据中医的水平制定一个收费标准,一个让中医的无形资本投入获得应有的回报,另一个就是制止不合理收费。

其次,应该建立一个中医自我保护的组织,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医疗事故,可以帮助中医明确责任,是中医的责任合理赔偿,如果不是中医的责任就应该运用法律保护。现在的中医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出现医疗事故,即使不是中医的责任,也说不清道不明,它可以让一个优秀的中医身败名裂,电视剧《老中医》中的翁泉海入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毕竟疾病产生的原因太多了,比如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在治疗期间被吓死了,治疗的中医需要负责任吗?尤其是对一些知名的中医来说,如果遇到中医黑故意设局,绝对可以让任何一个中医身败名裂。

其三,中医最适合的方式是个体,而现在找个体中医治病的患者不享受医保,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制约了大量患者找中医。虽然中医疗效好,治疗成本低,但如果让患者自己掏钱,绝大多数还是很不情愿,他们宁愿找享受医保的西医。如果这样的制度不改,中医就处于和西医不公平的待遇下,这样中医市场就会受到极大的压缩,不利于中医的发展。现在的患者找中医,绝大多数都是迫不得已,西医根本治不了,不得已才找的中医,这就为某些不良的中医骗钱留下了无穷的空间。如果国民找个体中医都能够享受医保,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国家虽然看到了中医药的潜力,也大下力气发展中医,但在现有的制度下,中医是没有希望的。不仅仅是上面因素制约着中医,而且《医师资格证制度》、《医药管理法》、《专长法》都是明为振兴中医,实为消灭中医的法律。如果这些不改,我们就不要期望中医有什么发展了,现有的中医红火只不过是虚火上炎,是一种病态。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macskf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