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针灸治病,需要掌握的6种方法!
针灸学是发源于我国,在国际上传播最广的中医疗法。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陆寿康教授曾于2012年发表文章,首先提出针灸治病八法。
1调法
王冰注《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调谓调适。”
所谓调,就是调适、调和、调节、调整。《灵枢·根结》记载:“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藏为阴,六府为阳。”
可见调气就是调阴阳、和五藏,此乃针灸基本治法。
具体针法:
毫针治五脏久病之法,调法以针刺为主,迎之随之以意和之,以静、徐、缓、轻、浅、弱刺激为要,可运用调气、导气、平补平泻等手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认为毫针的基本操作方法,是静以徐往,微以久留,通调血气,祛邪扶正。
《灵枢·官能》强调针刺必须神定气闲、心静手巧,过程徐缓,用针端正,治神安静。
导气之法 导气法出《灵枢·五乱》,在于引导脏腑经络中互扰乖错的清浊之气,恢复正常的阴阳平衡状态。
故调神气常用徐往徐出的导气针法,和平补平泻调气法,取得微弱针感后静留、久留,以养神气为宜。
2通法
包括通经脉、通六腑、通孔窍等方面,要求强刺、深刺、重刺,取得较强针感,并气至病所。
通经脉:循经取远端穴和以痛为输、局部取穴相结合,治经脉血气不通的疼痛、瘫痪、痿痹等疾病。
通六腑:六府,胃、大肠、小肠传化水谷,三焦、膀胱运行津液、通利水道。在临证时以“六腑以通为用”为原则,对胃、肠、膀胱病采用募穴为主的通腑法。
具体针法:
通法均应以疾、急、重、深、强刺激为要,取得较强的针感,从而取得迅速疗效。
在临床上,可根据相应病症,采用多穴同经强刺激,以构成针穴方阵取效的通六腑针方,和单穴、少穴深刺法的通经脉、通孔窍等针方。
3引法
引法,引有引流、引领、引导之义。
一般而言,引法是在与病位相距较远处或相对处的穴位进行针灸,以引导经气和调节经气,实际上也是选用针穴调和阴阳的一种特殊“调气”法。
具体应用:
针法:除可在调神针方中应用之外,这种方法还常用于三叉神经痛、多发性疖肿、面部痤疮和慢性麦粒肿等。
灸法:常以远道穴用麦粒灸法,是为引法之妙用。
4决法
决,开通水道,溃堤决岸。决就是刺络放血。
决法的临床应用:
决法有活血通络、清热泻火、开窍醒神、祛瘀决闭等作用,主要用于实证、热证、瘀血证等,常用四肢末端井、荥穴,也可用于肘窝、腘窝和浅表血络显露处。
在临床上,可用皮肤针、三棱针、挑刺针和粗毫针等,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体质,采用点刺、散刺、叩刺等法。
5温法
针灸的温法应该包括艾灸、火针和针刺热补手法等有温热效应的治疗方法。
艾灸法: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火针温通法:以火针施于穴位和一定部位,借火力和温热刺激,温阳祛寒、疏通气血,适于病势急者。
火针和直接灸的特点是作用持久、刺激均衡,对慢性病尤其相宜。故认为火针是直接灸的变法,而称为淬灸。可用大头针将其针尖烧红,对准穴位刺入。
6劫法
劫法又可称为解结法、截根法,是以痛为输取穴,以知为度评定疗效的刺灸方法。
主要在病灶局部和阿是穴(压痛点)刺灸以解结止痛。具体方法包括火针、艾灸、拔罐、挑割、烙熨、长圆针等。
劫法和决法最大的不同,是出气和出血。决法决血络,放血见血;劫法解筋结,松解散结而不必出血。
针刺应用:
火针:火针多以局部穴位为主,即是以疼痛处和病损局部的浅表层为刺激部位,也可以循经取穴。
火针有不同规格,包括细火针、中型火针、粗火针、三头火针和火鍉针等,可分为深刺、浅刺、烙熨三法,用于不同病症。
长圆针:将长针、圆针两者相结合,使平刃状针末,一端保持锐锋状,一端保持圆钝状。
适应于筋痹、骨痹,分别用关刺、恢刺、输刺、短刺法等法,解结松筋。
灸法:麦粒灸常就近取穴,以患处中心为主,发散火毒,决闭解结,可视为本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