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必由之路!

文 / 厚和中医
2019-04-30 10:26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学习现代科技成果,为中医诊疗服务,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代科技刚出成果的时候,也是很神秘的。如显微镜,能看见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影像、B超,能洞察脏腑。不过随着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人们见的多了,也就习以为常,没有神秘感了。中医的“气”有神秘色彩,是因为古代限于当时科技水平,不能把“气”从微观上说得清楚。例如“荣气、卫气”。《黄帝内经》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伤寒论》曰:“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其实,行在脉中的就是血浆和血细胞;行在脉外的就是组织液。血浆,血细胞的运动,都是气的运动。组织液,淋巴液,淋巴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等,都是“气”。血浆渗出脉外就是卫气,津液渗入脉中就是荣气。中医学对“气”的最小粒子永远有待新的发现,就像物理学对物质最小粒子永远有待新的发现一样。但是中医学对已经发现的“气”,应该结合现代医学的微观认识,明确其形态,不应继续给“气”披着神秘外衣。

学习和运用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和检验,不仅能给中医临床提供诊断的依据,假如经过大量临床证实,就能为现代中医立法,成为呈堂证供,中医诊疗也就不怕打官司了。

例如,伤寒发热病人,白细胞高于正常值者,多为少阳实热,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太阳受邪,太阳证是表气热(表气不和),而里气和。里气和,也就是少阳、阳明不受邪(胃气不过热),病菌就不能在肠道大量繁殖,因而太阳实热多为白细胞不高。人体细菌最多的地方,是肠道。由于肠道润泽,当肠道过热而又润泽时,就成了病菌大量繁殖的场所。

假如少阳受邪,少阳病位紧邻阳明,如心下属少阳病位,少阳实热必然影响阳明,导致肠道温度高于正常值,病菌就有了大量繁殖的条件,所以少阳实热多为白细胞高。

假如阳明受邪,阳明里热的表现是痞满燥实,关键是肠燥,肠燥则不利于病菌大量繁殖,所以阳明实热多为白细胞不怎么高。中医理论认为:湿热生虫。比如,天气燥热时,粮食生虫少(烘干的粮食密封起来在夏季不生虫)。天气潮热时,粮食生虫多(粮食受潮在夏季则生虫多。受潮的粮食即便经过高温蒸煮消毒后密封,在夏季依然生虫多)。

再如影像检查人体有阴影之处,多为有水气之处。现代医学已有大量的检验、检查标准,基本上都可以为中医所用,这样可以普遍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docliu66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