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中医的大夫们,都成了这几类人……

文 / 雷涛医师
2019-04-29 14:02

杨大华 中医出版

从事中医的大夫们,都成了这几类人……

人们常说中医学“博大精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医学子们很容易成为以下人士。

第一,容易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中医学原本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随着传统文化的衰退,中医学似乎成了法定“继承人”。在传统文化范畴里,没有谁能有中医学这样包容,这样与其他范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易经》、兵法、天文、历法、烹饪等,都或多或少地渗透到中医学里。中医学,几乎成了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学子也容易由点及面,涉猎广泛,从而无形中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其他内容。

第二,容易成为一个文献学家。中医学的大部分经验都记载在汗牛充栋的古今文献里。作为中医学子,您不可能不读文献,而某文献中又涉及另外的文献,文献就像一块磁铁吸引 着您,from one 文献 to another 文献,读文献几乎伴随着您的一生。当您读很多文献后,您就对文献有了很深的感情,很浓厚的兴趣,于是,您不自觉地想当一名文献学家了。文献就像黑洞,会把您的精力慢慢潜耗,从《黄帝内经》到当代教科书,青灯卷,您很难自拔。

第三,容易成为版本学家。恕我直言,中医学的书籍有最让人头疼的弊端,那就是版本太多。由于兵荒马乱,由于流传过程中的添加篡改,由于印刷错误等,导致版本泛滥。您读甲本需要参照乙本,甚至参照丙本。而不同出版社出的同一本书也会因为校勘不同让您被迫多参考一本。单就《伤寒论》来说,有唐本、宋本、成本、赵本、桂林古本、康平本、康治本,这些版本您在不知不觉中就了解了。

第四,容易成为各家学说家。读了大量中医文献,了解了中医学的脉络流派,您可能就成了各家学说的专家,知道哪家长处,哪家短处。这些医家仿佛是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谁擅长什么功夫,谁和谁门派不和如数家珍。您或许成了“王语嫣”,对各家刀法剑招了如指掌,一见即知,乃至场外指导别人,但自己未必能拿起三尺铁器。中国地域广大,加之古代交通不便,医生活动范围局限,难免造成门派林立。其实,不仅中医如此,武术、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等,也如此。

第五,容易成为一个藏书家。天上麻雀捉不尽,人间的书读不完。中医书太多,您会不断买书,除非您在大学里拥有图书馆。中医书又是不断出新,您要不断买。当年我的同学“飞”,就是一个非常爱买书的人。他常常在周六的五更就喊我起来去朝天宫淘书。天黑蒙蒙的,早就有人出摊了;天一亮,城管一上班他们就散了。星期天或平时课少时,我们常常去堂子街旧书店转悠。每一次回家,“飞”就带着满满一大皮箱子书满载而归。“飞”只是中医学子的一个缩影而已。我敢说,中医学子里藏书上千至万册的大有人在,但一个西医藏书达到这个层次却寥若晨星。

中医学子,容易成为这个学家或那个学家,但成为一个中医上工却很不容易!这里,不仅仅靠读书,更靠行医的艺术和人格魅力,靠人脉,靠环境,靠推销能力,乃至靠运气。

版权声明

本文摘取《十年一觉经方梦》,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雷涛医师微信号:342218535,欢迎投稿交流唠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