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论猪苓汤的用法与心得

文 / 中医出版
2019-04-22 13:58

导读:猪苓汤,是经方名医黄煌老师的常用方剂,是治疗膀胱炎,泌尿道感染专方,治疗下焦湿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猪苓汤,读读中西医汇通大家张锡纯对此方的用法与心得。

阳明病猪苓汤证

阳明病……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伤寒论》

提要

承原文221条而言阳明津伤水热互结的证治。

释义

本条省略号下一“若”字,是承接221条而来,也是设法御病之词,阐述阳明病误下后余热留于胸膈者,有里热太盛津气受伤者,亦有下后出现水热互结之证。本条是下后津液受伤,阳明余热犹存,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则是水热结于下焦,亦是猪苓汤的主证。故用猪苓汤,取其清热育阴利水之功。

【张锡纯论】

发黄之证,多成于湿热,诸治发黄之方,皆治湿热之方也。乃有本阳明病,其人蕴有湿热而不发黄者,自当另议治法,而阳明篇中亦曾载其治方矣。

张拱端曰:肺脉浮,肺主皮毛,故脉浮发热为肺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渴为肺不四布水精,小便不利为肺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非若口干舌燥之渴热在于胃也。上节之渴关于胃,宜白虎加人参;此节之渴关于肺,宜猪苓汤。

按:此节所谓脉浮者,乃病入阳明,而犹连太阳之腑也。盖太阳之病,在经脉浮,在腑亦脉浮,此因太阳之腑蕴有实热,以致小便不利,而热之入于阳明者,不能由太阳之腑分消其热下行,转上逆而累及于肺,是以渴欲饮水也。治以猪苓汤,是仍欲由太阳之腑分消其热也。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阿胶、滑石、泽泻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猪苓、茯苓,皆为渗淡之品,而猪苓生于枫下,得枫根阴柔之气(茯苓生于松下,松经霜弥茂,猪苓生于枫下,枫经霜红陨,则枫性之阴柔可知也),以其性善化阳,以治因热小便不利者尤宜,故用之为主药。用泽泻者,因其能化水气上升以止渴,而后下降以利小便也。用滑石者,其性可代石膏,以清阳明之实热,又能引其热自小便出也。用阿胶者,因太阳之腑原与少阴相连,恐诸利水之药或有损于少阴,故加阿胶大滋真阴之品,以助少阴之气化也。

西医虽未能将肾之功用发挥尽至,而谓其能漉水亦自可取。若少阴衰弱,不能作强,则失其职,即为小便不通之证,法当以渗淡通利之品治之。然专用通利诸药亦有不能奏效者,且虑其伤肾故加阿胶以助少阴之气化,少阴壮旺,自能助利水诸药通调水道矣。(受业宝和谨识)

陈古愚曰:此汤与五苓之用有天渊之别,五苓治太阳之水,太阳司寒水,故加桂以温之,是暖肾以行水也。此汤治阳明、少阴结热,二经两关津液,惟取滋阴以行水。盖伤寒表证最忌亡阳,而里热又患亡阴,亡阴者亡肾中之阴与胃之津液也。若过于渗利,则津液反致耗竭,方中阿胶即从利水中育阴,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故仲景云:汗多胃燥,虽渴而里无热者,不可与也。

《金鉴》注曰:太阳烦热无汗,小便利者,大青龙汤证也。小便不利者,小青龙去半夏加花粉、茯苓证。烦热有汗而渴,小便利者,桂枝合白虎汤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证。阳明病烦热无汗而渴,小便利者,宜葛根汤加石膏主之;小便不利者,以五苓散加石膏、寒水石、滑石主之。阳明病烦热有汗而渴,小便利者,宜白虎汤;小便不利者,以猪苓汤。少阳病寒热,无汗而渴,小便利者,以柴胡汤去半夏加花粉;小便不利者,当以小柴胡加茯苓。太阴无渴证,少阴阳邪烦呕,小便赤而渴者,以猪苓汤;少阴阴邪下利,小便白而渴者,以真武汤。厥阴阳邪消渴者,白虎加人参汤;厥阴阴邪转属阳明,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则愈。证既不同,法亦各异,当详审而明辨之。

以上内容选自《张锡纯论伤寒(修订版)》

张锡纯是继任丘扁鹊、河间刘完素之后沧州第三位对中国医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其《医学衷中参西录》迄今发行已逾50万册,为近代任何一家之言所不及,至今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张锡纯论伤寒(修订版)》一书作者,刘建教授说:余数年前编撰《张锡纯论伤寒》一书,时光荏苒,拙作售罄。本次再版,在张氏《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七期1~4卷伤寒论讲义内容的基础上,除在每条原文之后附以提要、释义内容外,并在张氏六经辨证部分后,附以七期5卷张氏伤寒、温病论文;为便于学者深入研究张氏学术,书后增加了张锡纯大事年表。

扫码即可购买

读经典,做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