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里谨防疰夏

文 / 新民网
2017-07-05 21:22

夏季,不注意防暑降温就有可能会中暑。不过,当你感觉日渐消瘦、全身不适、头昏口粘,也可能是中暑的前兆,这种症状中医上称为疰夏,又名注夏。今天,普陀区东部医联体成员单位共同举办的“发展祖国医学,造福人类健康”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大型义诊活动上,中医专家谈到,近期气温高,老弱幼小、气阴不足、脾胃虚弱者应当谨防疰夏。

普陀区人民医院的中医专家说,预防疰夏可从睡眠、锻炼、饮食三方面着手。夏天昼长夜短,晚上睡眠少,不妨中午打个盹,补充睡眠,睡觉时不要对着电扇或空调出风口直吹。适当锻炼如游泳、慢跑、跳舞等,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夏季的饮食原则应为健脾利湿,淡补、清补为宜:如木耳、番茄、黄瓜、藕、豆腐、米仁、冬瓜、绿豆、茄子、鸭子、鲫鱼等。

儿童抵抗力较成人差,家长应当注意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夏季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5℃-30℃,与室外的温差不宜超过5℃,湿度应保持在50%左右。孩子的穿着宜宽松,外出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同时备些防暑用品。此外,让孩子多喝水,冷饮宜不吃或少吃。对于疰夏症状较重的儿童,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饮食疗法,或服用一些药物,如香沙六君丸、六味地黄丸等。

本次义诊由普陀区卫生计生委主办,同济医院,普陀区人民医院,长寿、甘泉等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东部医联体共同举办。该活动由长寿社区健康宣传员协同完成,旨在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服务百姓健康。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