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大小”不是医生的好恶!

文 / 厚和中医
2019-04-18 20:18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时不时有人说我的处方太大,说不喜欢大处方,喜欢像《伤寒论》中的方子,小而精,看着舒服。

其实,开一张大而不乱的处方比小而精的处方更难。

一位男性慢性肾炎患者,62岁,24小时蛋白定量2.6克,血肌酐偏高,血压不稳,疲劳腰痛,气短乏力,胸闷心慌,手足心热,盗汗,眠差,心情抑郁,咽干咽痛,大便不畅,小便短黄,舌暗红苔薄黄,脉沉弦。

处方:西洋参6克 炙黄芪15克 生地15克 丹皮10克 山药10克 山萸10克 茯苓15克 泽泻10克 知母10克 黄柏10克 桑寄生15克 石韦30克 茅根30克 蛇舌草30克 丹参30克 生大黄6克 荷叶15克 水蛭6克 茵陈15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10克 桔梗10克 公英15克 。

服药1周,诸证皆明显减轻,坚持用上方加减服药6个月,所有症状消失,尿检正常,血肌酐正常,血压稳定。

一位30岁的小伙子,感冒发烧1天,体温39.2度,全身酸痛,恶寒无汗,轻度气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处方:麻黄15克 桂枝15克 杏仁10克 炙甘草6克。

服1剂,盖被子睡觉2小时,全身出汗而愈。

上面的那个方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看明白,下面的方只要是中医,只要是学过《伤寒论》应该都能明白。

现在能开一个小而精的方的医生不多,能开一个大而不乱的方的医生更少。

方的大小不是医生的主观意志,而是病情的需要,当然这指的是正常的医生,其他情形除外。比如有的医生为了多拿药品提成,可能会开大处方,那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

一般体质壮实的单纯外感病,病情简单,主要矛盾是外邪,正气不虚,祛除了外邪疾病也就好了,方应该小而精,药专力宏,直祛病邪,邪去正安。

慢性的复杂性疾病、老年人的疾病,都是病程冗长,虚实夹杂,几种疾病,甚至十几种疾病同见都是可能的。比如一个老年的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患者,大多数可能同时有血压高,心脏不好,肾性贫血等诸多问题,医生想简单是不可能的,主要的问题都必须兼顾,否则不可能获效。

历史上出名的医生大多是以治疗外感病闻名的,张仲景、叶天士、吴又可、吴鞠通等都是。外感病发病急,病情重,但只要识证准,用药专,多能立竿见影,起死回生,医生也就有名了。

而慢性病的病程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明显疗效,一般能达到服药以后不难受也不容易,还得有能力判断能不能守方,还得让病人信任你配合你进行长期的治疗,如果不是长期的积累,有很多被治好的病人,病人来找你也是因为慕名而来,否则不可能有病人找你。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治病法论中说: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之害);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

2003年“非典”的时候有些医生很快成名了,而我以治疗慢性肾病为主,几十年也默默无闻,希望大家理解哦!

患者朋友就诊的时候心里也有一个概念,如果是年青力壮,得的是急性病,轻的一般应该在3天以内解决,重的一周左右也应该明显有效;病程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慢性病就不能太心急,一般服1周可能会见效,也可能没见效,只要没有加重,就应该坚持一段时间。慢性病的患者就诊时要多做点功课,找到你认为可以信赖的医生,和医生一起坚持治疗,大部分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如果你根本不信任医生,你就最好不要找他治疗,这样很难坚持治疗,当然也很难获得好的疗效。

前不久有位上海的患者病了很长时间,在上海治疗几年说没有效果,非要来找我看病不可,因为我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在平心堂是限号的,挂号也就比较紧张。因为有外地组团来平心堂就诊,平心堂临时安排了一次诊,所以就让他来看了次,本来按照正常的预约他可能得到7月才能就诊。结果这位吃1周的药,说没什么效果,就在网上到处黑我,弄得大家都很奇怪,好多人问我说,刘老师,为什么老有人黑您呀?

唉,做好人也难啊!

大家也想想,上海的医疗水平肯定在中国是顶尖的,在上海治疗了几年都没有效,要我1周就见效,要求太高了点,可以坚持治疗一段时间试试的。

这倒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患者就诊的时候要有心理准备,慢性病的治疗必须要有过程,太着急对治疗不利。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中医老刘,个人微信:macskf,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