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补气血,比十全大补汤还有效!

文 / 蝶之韵
2019-04-17 20:10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时,通常会夸他“气色好”,这里的气色其实指的就是气血。

《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好,代表五脏六腑运行正常,表现在脸上,自然就是容光焕发的好气色。

什么是气

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力量,气足则精神饱满,全身舒畅;气虚则倦怠乏力,机能衰退。人的生命体征消失,我们称作“没气”;受到挫折精神萎靡,称作“气馁”;精神振作精力充沛,则叫“有气魄”。

中医学所说的气

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

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

补气益气作用

1、推动作用:所谓“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都要靠气的激发和推动,气足则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2、温煦作用:调节人体的正常体温。气不足,则会出现畏寒怯冷、四肢不温的情况。

3、防御作用: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并可与外邪斗争,将之驱除出去,所以如果气虚则外邪易于侵袭。

什么是血

血,即血液。《黄帝内经》有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意思就是因为有了血的濡养,眼睛才能够看见、腿足能行走、手掌能握物、手指能摄取,血供养着全身各脏腑组织,维持其正常功能活动。

血液运行不正常最常见的有三大表现:出血、血瘀和血虚。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重要器官出血,严重的可能致命,如脑出血。血瘀会使人头发脱落,肤色暗沉,早衰,女性生理期痛经,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抑郁症。血虚会导致人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时间久了会使人憔悴不堪,影响整个容貌。

既然气血如此重要,那有没有益气补血、使气血充足的办法?

补气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四个方面进行调养:

第一,保证高质量的充足睡眠。

第二,保持有规律的运动。

第三,多吃补气养血的食材。

第四,保持乐观的心态。

补气血除了可以在平时的生活和饮食上进行调理,

还可以从艾灸这些穴位入手。

补气穴位有哪些

常选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补中气、助健运;以关元、气海、足三里、百会、脾俞等穴,补中气,升举下陷;以气海、合谷、大椎等穴,补卫气,固表敛汗。

【气海穴】

常灸此穴能助全身百脉畅通,增强身体抵抗力。

《针灸穴名解》有言:“以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畅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

【中脘穴】

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艾灸这个穴位对于和胃调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循经考穴编》中记载:“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足三里穴】

常灸此穴对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益气补血都好处多多。

《中国针灸全书》有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阳明经多气多血,故足三里穴可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亏虚引起的各种虚证。”

【关元穴】

此穴具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等作用。无论是老人还是体弱之人都可以灸此穴。

《太平圣惠方》中记载:“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可升提阳气,《黄帝内经》有“病在下者高取之”的治疗原则,百会穴是调理气虚下陷的常用穴。

【脾俞穴】

脾俞穴既能补气亦能补血,常灸此穴可健脾养肝,外散脾脏湿热之气。

《针灸穴名解》有言:“脾俞穴与脾相应,可健脾利湿、益气统血。”

【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们日常所说的“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对调理气血不畅作用很大。

《中国针灸全书》指出:“阳明经多气多血,合谷善于调和气血、通经止痛。”

【大椎穴】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位于背部极上,是调益阳气之总纲。所以艾灸此穴可以改善肺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通调经气。

补血的穴位有哪些?

常用药物有当归、熟地、阿胶、桑椹、龙眼肉、何首乌、枸杞子等。针灸常选用脾俞、章门、膈俞、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章门穴】

此穴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的作用。

《类经图翼》记载:“主治两胁积气如卵石,膨胀肠鸣,食不化,胸胁痛。”

【膈俞穴】

膈俞穴有补血化瘀、调理血脉的作用,“故可治疗一切血证及皮肤病”(《中国针灸全书》)。

【三阴交穴】

常灸此穴具有调脾气、养肝血、益肾精的作用,特别是女性常灸此穴,对皮肤和身体都很好。

正所谓“ 气血足,则身体壮;气血虚,则百病生。”可见气血充足的重要性,赶快在相应的穴位灸一灸,补气血,健体魄,养肌肤。

下图为九华蒲团,可将蝶之艾产品艾柱放入蒲团中,并且点燃,即可在相关的穴位中使用。

▲蝶之艾九华蒲团

▲蝶之艾艾柱

▲点燃艾柱的效果

▲九华蒲团使用方式

注意事项

艾灸后,不要吹风,情绪要保持平稳,最忌吃生冷的东西。

饭前和饭后,不要马上灸。

艾灸后,如果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等现象,可以按摩足三里和太溪穴,目的是让火气能收入肾中,引火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