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痛风,有理有法有方药!

文 / 黄教授谈风湿
2019-04-08 08:02
中医治痛风,有理有法有方药!

今天说说与“提壶揭盖法”不同的痛风中医诊疗。

中医看病遵循"理-法-方-药",理即发病机理、法即治法、方药即组方用药。

痛风-理

中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多由痰湿热瘀阻滞关节局部,临床以突发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表现的病症。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将关节肿痛统称为"痹",因此痛风性关节炎显然也归属"痹病或痹证"范畴。在《黄帝内经.素问》的《痹论》篇中有痹病的经典定义,即"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也就是说,痹病的病因或多或少与风寒湿这三种外邪的入侵有关。而在《黄帝内经.灵枢》第五十一篇中还有更为形象的描述,即:

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

岐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换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黄帝问岐伯"为什么有些人不出门,没接触外邪也会突然间出现痹病",岐伯的回答是"虽然在发病时没接触外邪,但是以前肯定有湿邪侵袭过,没清除干净而留在血脉之中,分肉之间,又或者有恶血滞留在体内,当突然间遇到情绪异常,饮食不节或气候骤变就有可能诱发痹病。"

中医治痛风,有理有法有方药!

"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梁·陶弘景《·上品》:",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此处痛风仅只关节疾病的一种病理表现,而这种疾病又是由于邪风侵袭导致的,跟现今痛风又有所不同。其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提出"痛风"这一病名,描述其"痛有常处,赤肿灼热"、"浑身壮热"、"夜痛为甚",这与现代医学痛风病的临床表现"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一个关节剧痛,红肿和压痛可伴有发热等"几乎相同。考其病因除了"内伤七情,外伤于六气"外,还与"食味厚腻、涉凉感寒、久居湿地、嗜酒成性、年老体弱、情绪急燥"等密切相关。

概而论之,痛风发病主要是外因(情志、饮食、气候等)诱发内邪(主要为湿和瘀),表现为"痛有常处,赤肿灼热"、"浑身壮热"、"夜痛为甚"。

中医治痛风,有理有法有方药!

痛风-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精髓,而"证"有主证和兼证。近代中医界将痛风主证分为四种,分别为湿热蕴结证、脾虚湿阻证、寒湿痹阻证和痰瘀痹阻证。

湿热蕴结证,治以清热利湿,主要表现为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脾虚湿阻证,治以健脾利湿为主,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寒湿痹阻证,治以温经散寒,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痰瘀痹阻证,治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紫暗,脉弦或沉涩

以上所举是目前公认的证型及治法,在主证基础上,如辨有其他兼证则在治法上稍有调整。

其实,现代人脾肾阳虚体质居多,尤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人为代表,诚如名医朱丹溪所言"大率因血虚受热,其血已自沸腾,或加之以涉水受湿,热血得寒,污浊凝滞,不得营运,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治以辛温,兼以辛凉,流散寒湿,开通郁结,使血行气和,更能慎口节欲,无有不安者也。"。

当然,除了治疗外忌口同样重要,具体详见之前发表的科普文章,今天借用 《医学正传》里面的一句话:"不可食肉,肉属阳,大能助火。素有火盛者,小水不能制,若食肉浓味,下有遗溺,上有痞闷,须将鱼腥、面酱、酒醋皆断去之。"

中医治痛风,有理有法有方药!

痛风—方药

① 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三妙散合当归拈痛汤加减。炒苍术、川黄柏、川牛膝、茵陈、羌活、独活、全当归、川芎、虎杖、防风、防己、土茯苓、萆薢、泽泻。

② 脾虚湿阻证--健脾利湿,益气通络

推荐方药:黄芪防己汤加减。黄芪、防己、桂枝、细辛、当归、独活、羌活、白术、防风、淫羊藿、苡仁、土茯苓、萆薢、甘草。

③ 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除湿通络

推荐方药:乌头汤加减。川乌、生麻黄、生黄芪、生白芍、苍术、生白术、羌活、片姜黄、当归、土茯苓、萆薢、甘草。

④ 痰瘀痹阻证--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当归拈痛汤加减。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茵陈、威灵仙、海风藤、猪苓、茯苓、金钱草、土茯苓、萆薢。

中医治痛风,有理有法有方药!

#清风计划##春季养生正当时##又到清明时#

@头条健康@头条养生@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