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茯苓”,竟可以治疗糖尿病

文 / 悦读中医
2019-04-07 18:19
悦读中医 推送最新鲜的

茯苓糕、茯苓饼、茯苓酸奶……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茯苓食品已走进千家万户。你可知道,长寿的乾隆每天必吃的“八珍糕”里就有茯苓。茯苓,药性平和,健脾时不上火,利湿时不伤正气。可这茯苓居然还是一味治疗糖尿病的良药,您知道吗?本文将茯苓做成美味佳肴,却意在治疗糖尿病,小编初见此功效,瞬间觉得自己都醉了,既享受了美味,又能改善疾病,如此一箭双雕的好事,怎么舍得不告诉您呢!

小编导读

【传说典故】

从前有个员外,家里仅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玲。员外雇了一个壮实小伙子料理家务,叫小伏。这人很勤快,员外的女儿暗暗喜欢上他。不料员外知道后,非常不高兴,便准备把小伏赶走,还把自己的女儿关起来,并托媒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小伏和小玲得知此事后,两人便一起从家里逃出来,住进一个小村庄。后来小玲得了风湿病,常常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顾她,二人患难相依。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用箭一射,射中兔子后腿,兔子带着伤跑了,小伏紧追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松林处,兔子忽然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小伏拔起箭,发现在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露出里面白色的东西。他把这种东西挖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第二天,小玲就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经常挖这种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了。这种药是小玲和小伏第一次发现的,人们就把它称为“茯苓”。中医学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无毒;归心、脾、肺经。能健脾祛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针对靶向】

伏病学说认为,茯苓甘、淡,性平;甘能补益调中,入心、脾、肺经;能补充心、脾、肺的六清之气,还能够祛除潜伏在3条经络脏腑的湿因子,增加相关脏腑对葡萄糖转化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伏病因子的产生,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茯苓提取物有使兔血糖先升高后下降的作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同时有较明显的利尿作用。

【历史传承】

1.《名医别录》 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2.《医学启源》 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3.《用药心法》 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家庭药膳】

茯苓

1.茯苓黄连丸(《德生堂经验方》) 白茯苓500克,黄连500克;碾成粉末,熬天花粉作糊,做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50丸。治糖尿病中后期上盛下虚证。

2.茯苓豆腐 豆腐500克,茯苓30克,松子仁40克,胡萝卜25克,菇(鲜)30克,鸡蛋清40克;将豆腐以外的材料烧成汤汁,浇在豆腐上,食。

3.灵芝茯苓煲龟汤 灵芝50克,茯苓250,草龟2只,生姜3片,黄芪、枸杞子适量;煲汤服。阴阳双补;治糖尿病阴阳两虚者。

4.茯苓麦门冬粥(《太平圣惠方》) 茯苓、麦门冬各15克,粟米100克;粟米加水煮粥,两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治糖尿病口干易饥。

5.茯苓山药粥 茯苓、怀山药各5克,大枣5颗,粳米100克;加水煮粥,服用。主治糖尿病口干易饥。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糖尿病的饮食宜忌,小编一定要给您推荐这本好书,它的作者是《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时报》《家庭医生报》等主流专业媒体特约作者,从业10余年,每年发表科普文章近千篇。话不多说, 这本书就是——

(点击封面,立即购买好书)

我们身边的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每个人都能说说糖尿病的一二三……其实这里的误区有很多,道听途说会带来许多新的伤害。糖尿病是个慢性病,真正了解它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国内资深健康宣教专家禤影妍中医师,将多年科普糖尿病的经验与知识汇集成册,为您带来专业、精要、简明、实用的糖尿病饮食宜忌说明书。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