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足什么征兆?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4-05 20:15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黄帝内经讲解》、《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的话题,从一个人身上阳气的多寡说起。

对于人体内的阳气,我们都耳熟能详了。恰如前人所说:“天之大宝,只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气,是我们生命不断延续的根本保证,是鼓舞我们身体不停运转的动力。

那么,当我们体内的阳气不够用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表现呢?今天在这里,我们就借用《黄帝内经》中《素问·玉机真藏论》里的话,给您说说。

《素问》里面怎么讲的呀?原文是:“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好。咱们先看看“脉细”。

什么是脉细啊?咱们中医的诊断学里面,专门有一种异常的脉象,这就是细脉了。这种脉象啊,不是像沉脉那样,你得仔细感受,手指重按才能得到。细脉其实应指是比较明显的。你一搭上去,就容易感受到。但是,这种脉象,脉线特别细,往来如穿针之线那样细。这怎么回事啊?就是我们的阴血亏少,加上气不足而不能鼓动血液,所以脉道得不到充盈,于是就脉象细了。

看官须知,这种脉象一出来,基本就意味着一个人的阳气不足了。这是阳气不能鼓动血液,五脏精气失常而不能产生血液所致。这个时候的人,往往多虚证,身体是多病的。

再看看“皮寒”。

什么是皮寒啊?就是皮肤发凉,体温不高,人相对比较怕冷。

咱们可能一直没有想过,我们体表为什么会保持一定的温度。为什么啊?因为我们的体表有“卫气”来温煦。我们的体温之所以保持正常、恒定,就是靠卫气来温煦的。卫气有这样的职能。卫气哪里来?靠肺的宣发,靠脾胃的运化,且根源于下焦。所以,当我们阳气不足,肺不足以宣发卫气,脾不足以化生气血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卫气的拱护,导致身体体表温度下降,形成所谓“皮寒”。这一点,在年龄较大的老人身上,是比较多见的。

所以说,请珍惜咱们体表的温度。体表有温度,我们的生命才有活力。

然后看看“气少”。

什么叫“气少”啊?它有多种表现了。比如说气短、胸闷、说话懒言声音低微、浑身乏力、无神等。这些都是“气少”的表现。

其实,咱们人体里的“气”,要想升发和运转如常,得靠多个脏腑的共同作用。这里面比较重要的,如肺、肝、脾等等。脾,生气。肝,梳气。肺,推动我们的气。如果我们身体里的阳气不足,导致上述三脏的功能发挥异常,我们的气就会不足,就会滞涩,从而体现出上述“气少”的现象。这里面,古人相对重视的,还是咱们的肝。肝,主疏泄。如果肝气不足,则阳气的升发就会不足。阳气生发不足,肝的气机会更加异常。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生气不充,形成气少。

所以说,当我们每天精神矍铄的时候,当我们可以口若悬河的时候,当我们呼吸畅快没有不适的时候,当我们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的时候,请珍惜现在的时光。因为这些,都是阳气充足的表现。

接下来看看“泄利前后”。

前后,指的就是前后二阴。我们会发现,在老人即将去世的时候,常常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甚至有便血的情况。当一个男性年龄大的时候,其小便,往往不利索,常淋漓不尽,尿频尿急。从中医理论来说,这是下焦阳气不足,不能固摄所致。在中医理论中,气在人体里,正常情况下就有固摄的作用。这个固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固摄血液在脉道运行,一方面体现为固摄脏器的位置,使之不至于下垂,还体现在固摄水液的排泄和大便的排泄,令前后门“开关”正常。因此,“泄利前后”,就是一个人阳气不足的典型体现之一。

最后一个,说说“饮食不入”。

什么叫“饮食不入”啊?就是我们吃不下东西了。这是脾胃之气衰绝的表现。正常情况下,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方面要运化,所以另一方面就得不断受纳食物,用于运化水谷精微,生成气血,这时候我们就有食欲。如果我们脾胃阳气衰绝,则脾不能运化,胃也不能受纳,咱们就自然没有食欲了。哪怕是强吃下去,脾胃也来不及“消受”,最终成了压垮脾胃之气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的食欲肯定是会慢慢消退、减弱的。这是阳气不足的典型表现之一。

所以说,您看,阳气不足有什么征兆啊?四个字概括,就是细、寒、少、泄。细,就是脉线很细。寒,就是皮肤不温。少,就是少气和少食。泄,就是大小便的不利。您记住这些,就基本掌握要领了。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