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文 / 骨大夫
2019-04-04 13:38

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本草纲目》葛根篇

今天

给大家介绍一味中药药材

葛根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辛,凉。

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性味归经

味甘、辛,性凉。

归肺、胃经。

免费咨询微信

功效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病症

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文献记载

1、《本草纲目》:“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2、《本草经疏》:“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主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伤寒头痛兼项强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阳也,邪犹未入阳明,故无渴证,不宜服。”

3、《本草汇言》:“葛根,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之药也。尝观发表散邪之药,其品亦多,如麻黄拔太阳营分之寒,桂枝解太阳卫分之风,防风、紫苏散太阳在表之风寒,藁本、羌活散太阳在表之寒湿,均称发散药也,而葛根之发散,亦入太阳,亦散风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苏、防,辛香温燥,发散而又有损中气之误也;非若藁本、羌活,发散而又有耗营血之虞也。”

4、《本经》: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5、《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虚寒者忌用,胃寒呕吐者慎用。

免费咨询微信

在炼丹过程中,有弟子不慎感染丹毒,出现毒火攻心、躯体出现红疹等症状。

葛洪试用多种草药均不见效,令他十分痛苦。

一天夜里,他梦见三清教祖为他指点迷津:“此山深处长有一青藤,根如白茹,渣似丝麻,榨出的白液,清秀中略带甘甜。可解丹毒。”

次日,葛洪独自前往大山深处寻找青藤,在费尽一番周折后,终于找到一大片青藤,选取一颗钵盘粗的大藤根掏了出来。

回家后用锤敲碎,挤出白浆,煮熟了让弟子服下,不几日弟子的病就痊愈了。

从此以后,青藤汁能解毒治病的消息被传播开来。

人们按照葛洪的指点,纷纷上山采挖青藤清凉解毒,食用充饥,织布遮衣,同时还大量采种繁殖,一时间青藤名声大噪,传遍大江南北。

此时,大家还不知道这种青藤叫什么名字,只知是葛洪发现了它,并把它用以治病救人,于是就将这青藤取名为“葛”。

至此,这个原本没有名字的植物有了一个名字“葛”,而葛的根部则被称之为“葛根”。

——葛根

-END-

长按关注了解更多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