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讲中医:辨证论治的关键 —— “证”与“方”!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中医诊断,不是以病名为对象,而是以患者具体的个体为对象,所以如果要求一个对任何人所患的某一种疾病(例如肺病或肾脏病等)都有效的药方是没有的。
但是任何疾病具有对某一药方的适应证时,应用这个药方,都能治愈。换句话,“证”与“方”相适应,则这个“方”可对任何疾病都有效。
所谓辨证论治,不是漫无边际的。肯定疗效,推广应用,对主要的证候群和适应的主要方剂必须固定下来,当然必要时应随症加减。
这种事例在张仲景《伤寒论》经典方剂的应用上,体现得最为突出,现在举桃核承气汤的适应证为例来具体说明这事实。
1、方剂组成
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
2、处方来源
本方为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的变方。
3、原文
《伤寒论》太阳病中篇: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脉经》作“下之自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玉函作“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后世通作“仁”)承气汤。
4、“方”与“证”
按照《伤寒论》六经方药的规律,本方是“攻下剂”、“下瘀血剂”。
本方的主证是:“阳明病、里证、实证”,“瘀血、蓄血证”,任何疾病具有这种证候群的,可称之为桃核承气汤证。
5、对原文的理解
“热结膀胱”,“热结”是邪热内结,为有形的实邪,结在内(里),包括蓄血及燥屎(胃家实)。
这里的“膀胱”,不是现在所指贮藏尿液的膀胱。我们须知《伤寒论》的术语和名词,是根据《内经》而来的。
《内经》色诊篇云:“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又云:“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女子在于面王,为膀胱子处之病”。
热结“膀胱”,是“膀胱子处”的简称,系指子宫,包括男女生殖器官、直肠、下腹部等部位。
“其人如狂”,包括阳明病的谵语及蓄血证的错语善忘、如狂、发狂,和由于血分冲逆而来的不同程度的脑症状,如醉如痴、昏迷等。
“血自下,下者愈”,所谓“血自下”,主要是下部出血,而下部出血,一定有出血的因素存在,例如月经闭止或困难或痔疮、便血等。
经验证明,因瘀血、蓄血、血分冲逆而来的疾患,往往有“血下则愈”的实例,如抵当汤证之其人发狂……少腹硬满……下血乃愈,均为我们临床上常可遇到的事实。
这一类蓄血发狂的发病机理,现在虽然尚不明了,但瘀血得下,其病自愈,这一事实是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一部分阳证实证的血热上冲、讝忘等疾患,往往由于“血自下”、“下血乃愈”而成为重要例证,反过来,可以认识到“热结膀胱、蓄血发狂”这一类“证”候,如果血不自下时,选用下瘀血剂——桃核承气汤的“方”,恰是“证”、“方”相对的治法。
“小腹急结”的证候,虽然可能有自觉的,但主要还是他觉的证候。
患者往往不经意,忽略于诉述,这时可以依靠触诊来诊察,医生应特别注意按压其下腹部,有抵触物或病人有拒按情况的即是“急结”。
“小腹急结”为适用桃核承气汤的主症,“小腹急结”的局部病症,包括瘀血及阳明里实。
按照《伤寒论》的治疗规律,先表后里,是其常规。
本方证的条文在《伤寒论》太阳病中篇,自太阳传来的阳明病,由表入里之证,按照顺序,在太阳病未解时,必先解其外,因本方是阳明病的方剂,以防误下而致外邪内陷,这是《伤寒论》谨严的辨证规律。
这里说明本方适用于阳明病而不能用于太阳病。
6、药效分析
大黄、芒硝、甘草等三味即调胃承气汤,为下剂;桃仁为祛瘀血之要药;桂枝畅血行,主治上冲。
本方综合的药效为下里实、下瘀血、降冲逆。
用本方的预期结果:下部如有瘀血时,能促使其下血;如其不然,它亦能由泻下作用诱导与平降其冲逆,顺调其血行,而臻于平复。
7、主证
桃核承气汤的主证:阳明病里实证、小腹急结、瘀血、郁血、充血、冲逆、蓄血如狂等的证候群。
8、治疗病患
桃核承气汤能治多种疾患。
妇人月经困难,月经闭止,小腹胀痛,代偿性出血(倒经),子宫、卵巢或盆腔等急性炎症,死胎不下,产后瘀血停滞,胎盘残留,狂癫病的一种,充血性头痛,眼结膜炎,齿龈炎,齿槽脓漏,急性高血压病,脑充血,实证热证之吐血、鼻衄、跌打损伤肿痛、痔疮肿痛、急性睾丸炎、阑尾周围炎等。
凡是具有阳明病的“色”“脉”及“腹部症状”(小腹急结)时,都适用本方。
刘医生说
中药方剂,特别是仲景经典的处方,按照其适应规律,掌握其原则而灵活应用,有得心应手之妙,能解决现代医疗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医学,使中西医学合流,达到建立中国的新医学。
西医学习中医,须按照中医理论整体观点来研究,进行“方”与“证”的诊疗,掌握辨证论治的特点,然后进一步阐明其机理。
这是老刘个人不成熟的意见,提供医务同志们参考,并请指正。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housheng68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