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有八法,“通”字一法可概全!

文 / 厚和中医
2019-03-14 20:20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中医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是否有共通之处呢?中医临床是否可以法归于一呢?今田老刘就给大家详细讲讲这其中的门道!

1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谓:“论医之源,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之法,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此予数十年来心领神会,历试而不谬者,尽见于八法篇中之矣。”

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赅尽治病诠》谓: “予之三法能兼众法,用药之时,有按有蹻,有揃有导,有减有增,有续有止”,并引《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以证其说。

此与程氏以“八法”概百法,“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之论实有共通之处,即认为治病之法虽多,但可概括归纳,执简驭繁。

2

多年来,我对临床的治法困心衡虑,略有体会。我认为前人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是宝贵的,我们除了继承外,还要在前人的理论经验基础上加以发展提高,以至创新。

姜春华论医主张要敢于发展新的理和法,对此我深受启迪。程、张二氏的论治法则最后归于“一”的道理,个人在学习揣摩中,颇有体会。

张子和说:“《内经》一书,惟以气血通流为贵,世俗庸工唯以闭塞为贵,又只知下之为泄,又岂知《内经》之所谓下者,乃所谓补也。”他还说“人身气血贵通而不贵塞,非三法何由通乎?”

张氏重视治病以通流人体气血为要,阐明这种意义是正确的,发挥和发展了前人的理论。

陈修园《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引高士宗的话:“通之三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若必以下为通,妄矣!”他主张以通概三法。

3

我以为不仅是限于“三法”,实可以概括“八法”“百法”。也就是说,“通”是诸法的共性。

现举“八法”以“通”为用析释如下:

汗法,发汗开毛窍是使表通;

下法,攻下洁净腑是使里通;

吐法,涌吐决痰壅是使上焦通;

清法,清热解毒是使内燔邪火泄通;

消法,消散结聚是使气血畅通;

和法,和解上下左右是使阴阳气血调通;

温法,温经散寒是使经脉凝闭开通;

补法,补缺填空是使经隧贯串气血津液运通。

临床使用通的机会很广,诸凡人体气血运行,水津输布,或代谢产物的排泄产生迟滞,或停留,或阻断,或凝结,或闭塞,或积聚,皆可以使通。

如活血化瘀,使血流通而不淤积;醒脑开窍,使窍道疏通而头脑清醒;芳香化浊,使水液澄通而邪浊芳化,皆“通”之作用。所谓通之则不痛,实即包涵着“通”之无所“苦”的含义。

中医的治疗方法,既有特殊性,也有它的共性。多年来对于共性原理方面探索不多,一般只停留在复述前人的经验上,视野不阔,思路不广,限制了学术的发展。

故我以“通”为用可概百法这一共性贡献个人长得之见,希望能引起同道注意,进一步探讨,在临床上进行验证,或许对中医学之继承与发展有所裨益。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中医老刘,个人微信:macskf,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