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药通“心阳”!中医是不是在骗人?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2-13 07:14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临床仲景方剂学》、《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说说心脏。

心脏里面,含着一团阳气。这就是咱们的心阳。心阳,很重要。

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说世间万物,皆由那高高在上的太阳,赋予光热温暖,那我们身体的各个角落,也要靠位于脏腑上端的心阳,来获取能量。从中医角度说,心阳,是振奋心跳,推动心气、产生血液、搏动心血的动力。血液经心脏搏出,灌溉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是一身精、气、津的载体。所以说,心阳,就是我们生命上空,那一轮熠熠生辉的太阳。

那么,心阳不足会怎样呢?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就是冠心病、心绞痛了。

看官须知,这个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里面,有很多证属心阳不足。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这就是心痛憋闷、心悸气短,面色晄白无血色,四肢乏力,同时还怕冷畏寒,发病的时候容易冒冷汗。也就是说,在一般的心胸疼痛憋闷的同时,患者往往有虚冷之象。舌苔薄白,脉象沉细。

这个时候怎么办?抛开那些复杂的调治方法不谈,我们给您科普一份中医智慧。这就是利用桂枝和甘草。

您没有看错。就是这两味药,简简单单,可以调治心阳不足所致的冠心病和心绞痛。这是属于传统中医学的智慧。甭管当代人是否理解它、认可它,它都安安稳稳地存在1800多年之久了。

这个方法,其实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方非常简单。就是桂枝四两,甘草二两,加水三升,煮取一升,曲渣滓顿服。现代用量,有多种变化。有的取桂枝9克,炙甘草6克,有的取桂枝30克,炙甘草15克。总之,根据病人不同、病情不同,医家采取不同的用量。

看官须知,这个配伍,人家张仲景可不是拿来直接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最初是干什么的呢?是用于“发汗过多”,心阳受损的人。这类人,张仲景描绘得非常形象:“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你看,这多像我们现代人在心脏难受时候的情形——双手一上一下,交叉按住,然后弓腰下去。看起来,古人和今人,在疾病面前,都是平等一致的。这种状态,中医认为是心阳不足所致。因为桂枝配甘草,可以温通心阳,所以后世医家总结得出结论,因为心阳不振所导致的冠心病、心绞痛类疾病,可以用它来调治。

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解读,桂枝,有温通心阳的作用。甘草,能补中益气。甘草味甘,桂枝味辛。二这搭配,辛甘化阳,恰好可以温通心经血脉,是直中病机的。

说到这里,有些看官可能要问了——这么做,到底有没有现代医学的检验或者证实呢?就算它确实有效,背后的机制,又是什么呢?

先来说说桂枝。桂枝,性味辛、甘、温,入肺经、肾经、心经和脾经。关于振奋心阳,古人谓之“如离照当空,则阴霾全消,而天日复明也”。也即是说,它可以温通心阳。温通心阳这四个字,现代药理学研究怎么解释?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桂枝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作用,并且有显著的降血压功效。这可能是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再看甘草。它性味甘平,入心经、肺经、脾经和胃经,善于调治心气虚证,可以补心气以鼓动血脉。这是中医的理解。对此,现代药理学作何解释呢?研究发现,甘草对心血管系统确有一定作用,这就是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心律失常。

其实,用现代药理学来验证古方到底有没有效,这本身就是没多大意义的事情。因为中医的很多方法和理念,来源于实践和经验。既然来源于实践经验,那就意味着曾广泛应用于临床,验证确实有效。所以说,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讲,桂枝配甘草,的确是中医学积累下来的宝贵调治经验,是值得学习和继承的。

好了。关于传统医学如何保护心脏、温通心阳的问题,我们就和您聊到这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