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许多波折后,我成为了西医,却总被中医的魂牵动着心

文 / 羊爸爸育儿
2019-02-01 16:03

小时候我家是开药铺的,我爸是中药师,但不会看病,只会抓药,初中高中我的午睡就在我家药铺柜台后面的二层铺上,我周围都是各种山茱萸,麦冬,茴香,充斥着各种中药气味,我觉得他们很好闻,但是我的同学们不喜欢,他们说我身上总有一种难闻的气味,但我表示很享受。

我记得小时候感冒了,我妈会给我吃牛黄清心丸加苏合丸,同学们看到上面的说明都笑死了,因为上面写的是治疗什么半身不遂头昏啥的,但是确实我吃了就好了。

我家药铺有一个坐堂中医,是个老太太,我叫她张姥姥,张姥姥看病很有一套,主要看妇科儿科,用药量很小,但是很有效,当时我妈把方子都留起来了,说以后让我学中医,给我以后留着用,直到最近他们都已经花了。

药铺门口有两个膏药幌子,每天早上我爸用一个大木棍把他们挂在大门两侧,显得我家的药铺很不寻常。

后来高考时候报志愿,我报了中医和西医学院,这个选择和药铺没关系,和我小时候的两个愿望有关系。

小时候我非常羡慕两个人,一个是会拉手风琴音乐老师,一个是会打针护士阿姨,我小时候身体不好,东北的冬天很冷很冷,我经常一不小心就“气管子发炎了”,我妈带我去医院打青霉素,我不像其他小孩一样哭闹不止,我痴迷的趴在医院的处置室门口陶醉的看护士阿姨配药打针,使劲的闻着那种兰苏尔味道,我觉得医院里真是太神秘。

后来我学会了拉手风琴,后来我没上成中医药大学,念了西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但我自己生病了还是会给自己吃点中成药,对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切和信任感吧。

毕业后做了六年西医内科大夫,科室轮转期间见了不少悲欢离合,在重症监护病房里,在无计可施的时候,有家属会请国家著名名老中医来会诊,也请大医院的知名西医教授会诊,有一次两位同时驾到,一位童颜鹤发唐装拐杖手捻胡须,一位西装笔挺侃侃而谈,我们这些小大夫在一旁偷笑,这是中医与西医的思路大碰撞。

我也会像杨爸爸说的西医一样,在病人要求开点中药吃的时候,开一些感冒清热颗粒小柴胡颗粒或者清开灵来用,我对他们很熟悉,或者我对那些药品的名字和盒子很熟悉,但说实话,我不懂他们的药理,我不懂寒热,只是通过药名来开药。

六年后我离开了医院,因为我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我每天很焦虑,我觉得我的诊断思路不行,药品效果不好,也很无奈,虽然我很有爱心,我的病人也很喜欢我,但我没有办法治愈他们,我看着他们一次次来住院,最后我送走了他们,工作第一年我还会哭,后来也习惯了,但越来越觉得性命相托这种责任太重了,辞职好久以后,夜里听到救护车响还是会反射性的紧张亢奋,随后安慰自己那已经不是我的工作了快睡吧。

不得不说,西医和中医各有所长,所以我们学习后不一定是否定哪个,而是在疾病时候选择最适合的就好了!

很久以来我就想自学中医,并在老公身上不断实践,他嗓子红肿的时候会忍受我手法很差的揪痧,还在他脚上上扎过一排针灸针,当然要给他买点好吃的才行,我说,人家都是给大夫送礼,我想给你治疗还得给你送礼,我老公说则恨恨的说:庸医蒙古大夫!

记得大学学过一本中医学,只记得当时那个胖胖的中医老师,给我们讲提壶揭盖法,然后下面同学们哈哈大笑,看过两本科普书只记得几个概念,别无印象,更别说系统性。杨爸爸说,学院派不容易学,这个我挺有体会!

后来我自己做了妈妈,我是个焦虑的妈妈,娃病一次,我就病一次,我曾经没抱孩子自己去看高其武大夫,问我娃状态正常吗为啥缺乏那么多微量元素,按西医的要求,都吃不过来,我到底该怎么养,他说母子连心,你太焦虑所以你娃长不好,并给我把了脉给我开了一副安神的中药,我囧。

接触杨爸爸,是因为孩子睡眠不好,朋友推荐给我太极按摩法,然后淘宝了一本中医育儿,当时还没有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本,这本书成了我的枕边书,工具书,受寒,积食,拉肚子,咳嗽,发烧,用药误区,小儿用药黑白名单,一篇一篇看下来,心里踏实了不少,新手妈妈的养娃焦虑也缓解了不少,杨爸爸不但讲病,更加的传播了一种理念,用现在的流行词,佛系父母育儿的理念,遵循孩子的自己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自身修复的能力。

看了不少,遇到问题还是有点抓瞎,孩子吃完第一次蛋黄,不一会明显感觉脚心开始热,模糊的觉得不对劲,晚上就开始发烧了,拉稀了,捧着书开始查,可能是积食了,但是自己的娃就不敢用药了,好在知道杨爸爸的发热理念,要等柴火烧完了才能退热,让娃好好睡,不要老量体温,心里比较镇定。

第二天烧退了,开始拉稀,一拉拉了好几天,仍然知道是在排积食,没有用药,为了安抚父母情绪,还去医院差了便常规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没有用药,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我没有底,不知道啥程度该吃药就挺着,不拉稀了,紧接着就是咳嗽,看了书知道积食后咳嗽所以也没慌张,但姥姥坐不住了,说要不就给吃点那书上说的保和丸吧,买了同仁堂保和丸碾成碎末喂了一点太难吃了,接着网购保和颗粒,吃着吃着咳嗽就好了,从此我成了一名只会使用保和丸的妈妈。

每天闻闻大便气味,记录睡眠情况和饮食情况,成了那一阵子的重点,明白了反馈式喂养这个理念。家里老人也慢慢认同了杨爸爸。

我家女儿五行土多,脾胃不足,加了辅食以后确实这个问题很凸显,睡觉翻滚夜醒频繁,吃一些东西就容易手心脚心热大便酸臭,也出现了好几次积食发烧,喂养起来真是十分小心翼翼,随着育儿需求,我开始在学习羊爸爸课程,接受了更多更详细的中医育儿知识,明白了这个孩子其实是太阴体质,从小的鼻梁青筋,屁股腰上的青斑,缺铁缺锌缺钙,面黄肌瘦,睡眠不稳,大便酸臭其实背后的原因都是因为脾胃虚寒,没有动力推动胃肠,所以就会体内生热,出现积食,而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调理体质。

杨爸爸说不伤害孩子的体质非常关键,寒凉药物、西药、退烧药、寒凉水果、食物、不恰当的治疗和饮食都会对年幼娇弱的脾胃造成损伤,明白了这个概念反馈喂养就更加重要了,好在孩子慢慢在长大,脾胃也在慢慢增强,杨爸爸说,很多爱生病的孩子慢慢长大那些追着问问题的妈妈慢慢就不见了,因为他们的娃确实越来越强壮了。坚定了中医育儿的信心。

学完了课程,正好赶上中级班招募,通过中级班的标准是集齐10个赞,看似不多,对于新手来说其实不容易,看帖,列六纲辨证,整理证据,给出建议,每个帖子都要思考回复几十分钟,而七八个帖子才得了一个赞,感觉真没戏了,但是听一听杨爸爸的课程和大曹师兄的案例课就又有热情了,像许三多说的,这个事有意义!

被通知考核通过柴胡班进班宣誓那一刻很激动,好像得到录取通知书般欣喜,从此名字前也挂上了中级班名号,被人称作师姐,肤浅的高兴了好几天,但随之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非常多,从医经历更是让我如履薄冰谨慎对待。

在当今这种营养当道的育儿环境下中医育儿毕竟还是小众,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妈妈有缘走进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