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养生?不是谁都适合!补药不等于好药,看准再入口

文 / 尚医健康
2018-07-26 20:18

吃大枣—上火了?


那次回家,问起老妈的身体,她骄傲地说:“还可以啊,最近比较注重养生了,每天喝水时放三颗大枣呢,补补”。

听到这,我本能地看了下她的舌头:舌红,苔薄黄腻。


“你这几天有感觉上火吗?”我连忙问到。

“你咋知道,就是上火了,感觉口中冒热气,喉咙也干”她惊奇地看着我。

“那就对了,快别吃大枣了,不适合您,越补越上火”。

“怪不得呢,之前还好好的,就是泡了大枣后开始上火的”。。。。。。



那么什么人不适合吃补药呢?该怎么补呢?

1、哪些人不能补?


补药能补益体内虚弱,提高抗病能力。

首先,健康之人不能补。所谓“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会改变自身平和的体质,造成气血阴阳失衡,或气过盛而出现发胀、满闷等壅滞之象;或血过盛而出现鼻腔、牙龈出血等血热之象;或阴过盛而出现怕冷,四肢发凉等寒凉之象;或阳过盛而出现发热、口干、烦躁等火热之象。

其次,痰湿体质不宜补。补药多滋腻,容易加重痰湿,同时进一步阻碍脾胃运化,形成恶性循环。

再次,感冒之人不宜补。感冒之人有外邪入侵,此时服用补药,会有“闭门留寇”之嫌,即补药纠正了人体的虚,却将邪气留在了体内。

最后,脾胃虚弱之人不宜过补。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营养全靠脾胃的消化吸收。当脾胃极度虚弱时,运化能力减退,体内或多或少都会存留积食、痰饮。加之补药性味厚重,不易消化,此时若一味过度进补,而不注重消食、化痰,必定会使脾胃雪上加霜,全身其他脏器也会因气血匮乏而进一步变弱。


2、常见补药都包括哪些?

补气药: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蜂蜜等;

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等;

补阴药:沙参、麦冬、枸杞、龟板、鳖甲、石斛、玉竹、百合、黄精、女贞子等;

补阳药:鹿茸、冬虫夏草、杜仲、菟丝子、续断、巴戟天、肉苁蓉、益智仁等。



3、如何正确吃补药?



服用中药,最讲究的就是辨证论治。出现虚症时,要分清是单纯虚,还是夹有气滞、痰湿、淤血等实证。


单纯虚症者,要根据自身气血阴阳亏虚的类型来对应进补,才能获得疗效,否则可能损害身体。例如,阴虚、血虚之人不宜吃过补阳药,否则阳气会耗伤阴血,使阴血更虚。

需要长期进补以及虚实夹杂者,要配伍其他中药来调和,否则,补药只会加强实证的恶化,而难以发挥其本身的作用。比如配伍理气药、行血药,解决补药壅滞以及气滞、血淤的问题;配伍健脾药、化痰祛湿药,解决补药滋腻伤脾以及痰湿等问题。

另外,对于慢性病患者,我们建议服用补药要循序渐进,剂量不宜过大,以免超过身体吸收能力。

总之,补药吃对了才是“好药”。病情复杂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擅自滥服。


文章来源:赵海滨大夫


赵海滨,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在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病治疗中,讲求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注重经方与时方的结合。对于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自汗盗汗、抑郁恍惚、内伤发热等内科杂症的治疗,注重发挥中医优势,强调辨证辨病相参、临证医理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