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加一物,恶心从此消失!明代老方挺好使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8-06-03 08:16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遵生八笺》、《中医食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我们为您说上一个常见症候,这就是恶心。

人为什么会恶心?

除了情绪心理刺激的应激反应,以及怀孕初期的表现之外,更多的还是人体消化机能异常所致。

列位看官如果目及近贤赵金铎先生所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会发现此症状被分为五个类型,分别是畏寒恶心、胃热恶心、胃阴虚恶心、肝胃不和恶心和伤食恶心。这样的分类方法,一直为业界所推崇,体现了理论和现实临床之间的高度结合。咱们分别给看官说一下。

畏寒恶心,是因为脾胃虚寒、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恶心。它的主要表现,就是恶心的时候兼胃痛,或者不时泛清水、涎沫,遇寒诸症加重,平时则便溏、食欲不振、困倦乏力,舌淡脉弱。

胃热恶心,是因为平时吃了太多的肥甘厚味,使得胃里面有热,或者外邪入里化热,导致中焦郁热、气化失司,形成恶心反胃的感觉。这个时候,患者往往在恶心的同时,胃中嘈杂、吞酸、口臭、便秘、苔黄。

胃热引发的恶心,再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胃阴虚诱发恶心。这个时候,患者会伴随剧烈的呕吐,口渴、舌红、脉象细数,不能吃饭,甚至连喝水都困难,一喝进去就吐出来。

相对于上述因由,肝胃不和和伤食导致的恶心似乎更常见。肝胃不和,指的就是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使得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这个时候的患者,在恶心的同时,可能有口苦、咽干、胸闷、两肋痛的感觉。这个时候就需要调肝脾、行气滞。

伤食引发的恶心,多由暴饮暴食、饮食无度而来。患者在恶心的同时,会嗳气吞酸,口气酸腐,恶臭难闻,胃脘胀满,不想吃东西。由于因饮食无度而来,而且暂时不伤正气,所以患者的舌象和脉象往往正常。

说了这么多,那当我们的恶心的时候,用什么办法来调治呢?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这就是妙用橘子和生姜。

准备橘子500克,生姜、食盐各适量。将橘子去掉内部的白膜,只留下橘子肉和橘子皮。将橘皮切成细丝,和橘子肉一起捣碎,然后加食盐入锅翻炒片刻,再加上生姜末炒匀起锅,装入容器内捣烂绞汁拌匀,阴干之后密封收藏好。每次用50克,用沸水冲泡服用。每日2次。这个办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这个办法,出自哪里呢?我们为您择选自《中医营养学》。但是它最初,是刊载在《遵生八笺》里面的。《遵生八笺》,为明代高濂所撰。高濂在年纪小的时候有眼疾,后来经过他对方药的广泛收集、研究、整理和尝试,终于让自己康复。他把自己收集整理来的宝贵医学经验汇编成书,就成了《遵生八笺》。

这里面,起主要作用的是橘子。橘子,作为食物,也有一定的治疗价值。这主要就是理气宽胸。其实,橘子周身上下都有此类的作用。比如说橘子皮,可以加工成陈皮,能理气、降逆、止呕、燥湿。橘核,可以理气化痰,特别善于治疗疝气。橘子叶,善于疏肝理气,对乳腺增生等疾病有治疗意义。橘络,则能行气化痰。总而言之,这橘子对于治疗气滞所引发的疾病,十分擅长。

由于橘子能理气,所以当我们因脾胃气滞、升降失常而引发恶心的时候,橘子就可以拿来调治。

再看生姜。生姜这味药,为呕家圣药,可以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化痰。因为胃寒、寒湿困脾所致的欲呕恶心,可以用它来改善。生姜和橘子搭配起来,自然效果更好。

所以,总地来看,橘子搭配生姜,对于寒邪蕴脾、湿邪困脾、肝郁气滞导致的恶心,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肝郁气滞所致的恶心、胸闷、恶心、胁肋发胀等感觉,有不错的疗效。应用的时候,咱们可以看看舌头。如果舌质明显发红,舌苔发黄,就别用,以免生姜加剧热象。

好了,文说到这里即将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