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小柴胡颗粒——居然可以治这么多病

文 / 小道经方
2018-05-16 16:09

小柴胡颗粒几乎是每个人,

哦,不,每个成年人,

尤其是妈妈们,

非常熟悉的一种中成药,

不过大家熟悉它的原因,

貌似是因为它能“治感冒”,

我是不是说对了

小编想说,请打开你的想象力,

小柴胡颗粒还有hin多hin多你不知道的真相——


来源自小柴胡汤

先看以上的图片,来自某品牌小柴胡颗颗粒

这马赛克还用打吗,小编你是瞎么,谁不认识?

不要在乎这些,关键是态度,小编不是在做广告,

仅仅借用图片而已~

字小也没关系,一会儿写给你

有糖无糖等等,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说明书的组成主要成分是

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辅料为蔗糖。

看这个组成,学小道经方的盆友,

有没有想起胡希恕胡老特别爱用的一首千古名方?


对,没错,

小柴胡颗粒化裁自《伤寒论》中的名方:小柴胡汤。

原方组成是:柴胡、半夏、人参、生姜、炙甘草、大枣。


颗粒剂比较大的改动是将原方中的人参换成了党参,

从功效上来说,人参的作用更强大,

换成党参,我猜可能是从性价比方面考虑。


主要功效

小柴胡汤原文是这么说的: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其中有著名的柴胡四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四证不必悉具,见一证即可用

这四证翻译过来就是:

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两胁的位置感觉撑的满满的,

跟塞了个气球一样,

不想说话,

不想吃饭,

心烦,干呕。


小柴胡颗粒的应用真相


OK,有没有等着急?来源跟组成简单一说,下面来说今天的重头戏——应用!


首先,感冒

嗯,没错,确实是感冒。

不过更确切的说,

是感冒现少阳证的时候用才有效果。


啥是少阳证?

简单说,

比如感冒出现偏头痛、干呕、冷热交替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嗓子疼等情况,

也是对应上面所说的柴胡四证而来。


其次,女性经期感冒

咦?女同胞果然是特殊对待?

怎么?不服?来战啊

感冒,会有怕冷的情况,是因为身体抽调津液到体表,驱寒邪外出,换个角度看,

这个过程也是利用身体的一种生发的力量。


生发的力量是归肝胆所管,归木所管,

像树木一样自由的伸展。。。

(抽疯中,请忽略)

而女性月经,也是需要肝经的疏泄,需要把津液抽调到子宫,

子宫里面的充血能推出来,这个过程也是利用了肝的生发之机。


当感冒撞上月经,肝的生发之机就会受挫,就相当于爬坡,猛踩油门,

发动机的负担就会变重一样。


柴胡剂帮助身体恢复疏泄的能力,

帮助恢复生发之机,

在这个过程中,感冒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偏头痛、两胁疼、恶心干呕、心烦

这个治疗原理来自以上柴胡四证,不解释了


第四,头晕眩、口苦、嗓子干甚至疼

《伤寒论》中讲到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小柴胡汤是少阳证的主方,

少阳病了,出现口苦、嗓子干甚至疼、头晕跟晕车一样天旋地转的,

这个时候小柴胡颗粒拿来用是对症的~


第五,解酒

喝酒伤肝,而且酒后特别容易出现偏头痛、嗓子干这些情况,

都是可以用小柴胡颗粒的。


第六,低烧

所谓发烧,其实是身体里正在发生战争,身体正气与病邪之间殊死搏斗

当身体正气强大的时候,搏斗剧烈,表现在体温上就可能是高烧


而低烧呢,是身体的正气弱呀,打不过病邪,

烧也发不起来,顶多能发个低烧,好惨啊

这个时候,柴胡剂可以帮助身体增加生发之力

帮助身体提升动力,驱邪外出!赞一个!


当然发低烧不一定全部都是柴胡剂的适应症

还有可能是少阴证

所以,你懂得,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对待!


第七,胃疼、胃胀、反酸

What?小柴胡颗粒还可以治疗胃疼?

嗯,别这么大惊小怪。

内经上讲,肝经夹胃,而五行上讲肝木克脾土,

肝胆跟脾胃是很难分开的。

小柴胡颗粒中的

半夏可以帮助降胃气,减轻反酸的不适感;

人参、生姜、大枣,都有健胃的作用。

胃疼的时候,没有艾条,又不想喝中药,

不妨试试小柴胡颗粒。


针对以上应用,小柴胡颗粒一般常用剂量是一次4袋,

如果是小孩子,可以在2个小时内服用完


BALABALA

。。。

小柴胡汤作为一首千古名方,不可能只有这些作用

不过限于中成药剂型的固定组成

缺乏化裁变化

以上常见应用

足以帮你应对日常问题


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

具体应用时要辨证使用,如有不明白之处,一定要咨询医生!

还是那句话

如有需求,需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为【小道经方】(微信号:xiaodaojingfang)原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需要,在标注清楚出处的前提下,允许转载。

更多精彩的养生内容,中医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道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