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是怎么产生的? 湿热的症状中了几个? 如何化湿清热!
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
湿热体质是怎么产生的?
引起湿热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就是气候影响。长期居住潮湿的地方,或者温度高湿度又高的气候里,都容易变成湿热体质。内因,则是人的体内一些因素容易生湿和热。
1.先天性
有些人先天就是湿热型体质,这可能与其父母的体质有关。
2.嗜烟酒,经常熬夜
熬夜伤肝胆,会非常影响肝胆之气的升发,容易生湿热。
3.滋补不当
吃很多的燕窝、冬虫夏草类的补品,这类物品会加重湿热体质。同时你的饮食还应避开辛辣刺激食物。
4.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消愁
长期的情绪压抑也会形成湿热体质,尤其是情绪压抑之后又借酒消愁,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
5.肝炎病毒的携带
肝胆是薄弱环节,肝胆疏泄不好,很多发现肝经胆府的症状。
湿热体质有哪些特征?
湿气分内湿和外湿,就拿夏天来说,为什么夏天湿气重?
当每天35度以上的高温,人们会狂喝冷饮、猛吹空调,环境及饮食习惯使体内聚积湿气,加上平日沉迷重口味、饥饱不定、饮酒、熬夜等等,都会影响脾胃健康、运化不足、水湿滞留。中医认为脾胃主水,湿气严重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继而产生内湿、相互影响。
湿热作怪,皮肤呼救!
湿热仿佛是黄梅天的书本,不祛除,皮肤会被湿热一步步侵害,引发和恶化各种面部问题,比如:长痘、粉刺、肤色暗沉、发黄、皮肤油腻、瘙痒、起癣,代谢慢,黑色素沉积引起色斑……
1.一般表现
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
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2.型体特征
形体偏胖或消瘦;常见体征: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带下增多。病时上述征象加重;舌象:舌质偏红怠黄腻;脉象:多见滑数;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容易发怒;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湿疹、银屑病、汗疱疹,湿癣、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易患黄疸、火热症、痈疮和疖肿等病症。
中医里讲: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它能敏感地反映出人体寒热。如果体内寒热均匀,那么,我们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而润泽的,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过于白,滑而湿润,那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发黄带腻,那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头赤红无苔,那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了。
舌苔的厚度变化提示疾病的发展
厚度是由能不能透过舌苔看到舌体来决定的,如果透过苔质可以看到舌体,则为薄苔,看不到则为厚苔。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1有苔无苔
舌苔是胃气上熏于舌面形成的,舌苔的多少、有无表明了胃气的盛衰。舌上原本有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舌苔,称为类剥苔,表明患者气血不足。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表明胃阴枯竭,胃气大伤。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2舌苔的润燥变化
舌苔润滑多津为正常,津液不亏损,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称为燥苔,提示缺少津液。如果燥而色黄,是胃热炽盛伤津;干燥而黑,是热盛伤阴,若黑苔且有刺提示体内热极盛,津液已经枯竭了。
3舌苔的颜色变化
正常舌苔的颜色为薄白,黄色苔提示体内有热邪,一般主里证。淡黄色舌苔为热轻,苔色深黄为热重,苔色焦黄为热结。
湿热体质怎么办?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化湿或清热的总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如湿疹,疔疮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藓皮等,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
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如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干厚腻食品、甜品,以及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此外,还应加强锻炼,多排汗,在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可以适当多喝些薏米红豆粥。
食疗调理: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是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苦瓜、冬瓜、木瓜、山药、豆芽,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效果。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薏米、赤小豆、芡实、茯苓、白术、小米,每天煮粥喝,健脾、清热、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茶——偏于凉性的淡竹叶、荷叶、栀子、枳椇子,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1)多吃薏苡仁红豆粥
多吃薏仁和红豆薏仁与红豆都是没有什么味道的药材,两者搭配煮水,或是熬粥,都能有效去除体内湿气,尤其是经常水肿的人,更应该多吃点。此外,还可以选用茯苓、淮山、党参、陈皮加瘦肉或者猪骨等,一同用来煲汤,或者煲成粥、煮水喝,同样可以起到利尿、除湿的功效。不过,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尿频的人不宜多用。
食疗
目前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云南的曲靖薏米,贵州的兴仁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
金沙薏米产于福建省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因金沙村得名,别名玉芦、玉珠珠,脱壳后称薏米,是仙游县著名的土特产,早在宋代就大面积栽培,已有上千年历史,在明代更是贵为朝廷贡品。
在中国众多的薏米中,当年皇帝偏偏只选择了产自一个小村子的薏米作为朝廷的贡品。足以说明它的营养价值之高。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薏米正是采集于金沙村的金沙薏米。是目前国家唯一确认的粮药兼用的薏米。也是目前唯一有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的薏米。
在金沙村当地有句民谣这样唱道:“薏米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
在众多地方的薏米中,金沙薏米是颗粒最小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薏米的颗粒而小,药用价值也就越高。
薏米红豆粥
材料:薏米10克、红豆20克、芡实5克、枸杞2克
做法:将薏米、红豆等洗净,红豆、薏米要提前浸泡1小时。
然后将所有材料盛入炖盅,放入适量的水,文火炖3小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注意;不可加大米,薏米红豆大米中和反应会助湿。
(2)少吃盐,多健脾
“重口味”容易吸引湿气,因为盐太重会加重脾胃负担。所以,平时饮食要少吃多盐食物,多吃一些流质和五谷类食物。
(3)巧妙利用姜
姜不仅是调味品,还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经常喝点儿热腾腾的姜汤可以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带全身发汗后,症状会有所缓解。“冬吃萝卜,夏吃姜”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结语:
你知道自己身上有湿气吗?
你会用什么方法祛湿?
素素桃花面,难忘少年游
感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