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伟的中药方子”又双叒叕上热搜了!教你如何识别朋友圈里的养生知识!
这两天,小编的朋友圈里又开始疯转这条消息——
小编打开一看,吓!10万+的点击率,要是小编发了这条,医院要给加鸡腿了!可是我们熟悉又尊重的血管外科主任刘昌伟教授什么时候跨界中医药领域了呢?
看到这条“谣言”刘昌伟教授的表情是这样的——
刘教授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用我们的权威平台帮他辟辟谣,避免老百姓上当受骗。正在此时,中医科美女医生宣磊副教授发来文章,请我们给养生“正正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教你如何练出一双“火眼金睛”,识破朋友圈里的“养生汤”的骗局。
每天清晨,我们一起床,拿起手机刷刷屏,扑面而来的可能就是当今手机微信圈里的三大主题:“微商开店”、“心灵鸡汤”、“中医养生”。
老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话题?当然是养生知识啦!
很多朋友的手机里从早到晚都会收到各种养生链接,特别是退休的中老年朋友,看到后难辨真假,但又忍不住十分关注。因为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中老年朋友们还会纷纷把一些有关饮食、中医养生的链接继续转发给孩子、亲友;有时候难免会出现对中医养生的过度关注。
朋友圈那些事
比如入秋后,有朋友了解到吃梨能润燥利肺,于是就跑去追问中医医生是该带皮吃还是削皮吃、该生吃还是煮水吃、煮水时该不该带核煮……这么极端,是不是太过纠结和焦虑了?
再举个小例子,二胎政策出来后,有对小夫妻想再生个儿子。这妻子从微信养生圈里了解到“黑补肾”,就是吃黑色食物能补肾气,有助于生男孩。于是给自己的老公天天准备黑芝麻、黑豆、黑木耳、黑枸杞……后来还真怀上了,不过还是生了个闺女。
这还不算大事儿,有的微信文章“不靠谱”到利用大医院大专家做噱头。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刘昌伟教授,是一名权威的外科大夫。可微信里竟然盗用这位血管外科专家的名义,称这位主任推荐了中医神方,用一些中药研磨的粉末,服用后就能达到血栓即化、血管即通的神奇功效。
协
和 专
家
被“不靠谱”朋友圈“利用”
无独有偶。另一位研究阿尔兹海默病的神经内科专家张振馨教授也中招了,文章称这位教授通过临床实验证实了,每天伸舌头上百次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诸如此类不负责任的信息反而流传甚广?
如果老爷爷、老奶奶们相信了,耽误了正规就诊就医可怎么办啊?!
如今的微信养生圈里不靠谱的说法很多很多,吃中药不能吃绿豆,夏天感冒就服藿香正气丸,夏天不能吃中药,高血压头晕一定要准备安宫牛黄丸,中药胶囊治愈胰岛细胞……老百姓如何去辨清呢?
如果看到有以下这类题目的链接——“百年秘籍、独家秘方;紧急转发、功德无量;基因攻克、彻底治愈”等,就要提高警惕了,可能就是不靠谱的中医养生知识。
其次,建议大家在有养生疑问的时候求助于靠谱、权威、负责任的报刊、媒体、知识平台,去听去看还要做清醒的分析。
最好是能到正规大医院,请正规中医“望闻问切”,根据体质制定合理的养生处方。
其实,中医养生理论知识传承千年,自《黄帝内经》时即有记载,中医养生重视整体观、辩证观、平衡观、预防观;讲究“天人合一”、“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中医重视人体要把季节、气候、环境、饮食、起居、情绪、运动、用药等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使五脏六腑的经脉气血通畅,邪气疾病则无从侵入。
总之,面对微信朋友圈里的中医养生知识,要做到“不轻信、不极端、分体质、讲科学”,做到这样,我们的养生才是靠谱的。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宣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