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如何安排夫妻生活才健康?
中医认为,四季的特点分别为春生、夏展、秋收、冬藏,而“冬”即“终也”,代表一年的结束。冬天时节朔风其寒,草木逐渐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等待来年的春天。
“精气”并非“精液”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内经》中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中医里的“精”指的是人体一切有形的精华物质,包括血、津液、髓、水谷精微等。精是人体的生长发育,保证健康的根本,所以,固护精气,是非常重要的。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气机闭藏的冬天,人们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风寒,如果注意不当寒毒就会悄悄潜入体内,如果纵欲不当则精关不固,根柢不固。而寒毒藏于肌肤,经过一个冬天就会变为“温病”,即在春天之时,身体机能下降,各种病症就会显现出来。
冬藏时节合理养生
《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在寒冷的冬天、起居无节、胡吃海塞、过度运动,会加速精气流失,损伤脾胃。
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冬季男性需要藏精养性,人体也需要存储更多热量来维持体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建议分床、分被而卧,减少身体接触后的刺激。性生活过于频繁,会大量消耗体能,影响阳气,容易使人患病。
冬季食补阴气不足者,则宜食鸭肉、鹅肉。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消肿、化痰止咳的作用。冬季脾受寒困,还应多吃温性运脾食物,如粳米、莲子、芡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