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收藏!|肝炎病情复杂?看中医大家胡希恕辨证用方有法可循

文 / 悦读中医
2017-10-30 16:20

肝炎是一种常见病,病情复杂。中医大家胡希恕认为,中医治病应“谨守辨证施治,有是证有是方”。这样,再复杂的病症,其证治亦有法可循。胡老辨治肝炎谨遵此法,辨证用方清晰明了,借鉴性极强,一起去看看吧~~

干货收藏!|肝炎病情复杂?看中医大家胡希恕辨证用方有法可循

肝炎是一种常见病,类型很多,症状也很复杂。在治疗上,西医一直在探索有效的防治药物,希望用一般对症治疗的方法,借助于有效的药物来解决这一问题。有不少中医也循着这条路子加以探讨,目前尚不能做出肯定的结论。“程序的东西”是不可靠的。按中医的基本精神,根本问题还在辨证施治,有是证即用是方,不必受病名,甚或受脏腑概念的限制。当然,经常见的症状还是要掌握的,本部分所论即是这样一些基本类型,不敢说全面。

1.急性传染性肝炎

可分为有黄和无黄两种类型。少数呈暴发性,发病急速,重者可呈肝性脑病而死亡。初起常类似感冒,而伴随消化道症状、易疲劳、腰背疼等,这在诊断上是要特别注意的,以防误诊,贻误病机。经查验肝功能,或当出现黄疸时,则不难诊断。

黄疸为症,不只局限于肝的实质性病变,抑或输胆管道障碍均可导致发黄,胆寄藏肝内,胆汁经过输胆管道而输入胆囊,输胆管道若发生堵塞,则胆汁入于血液而发溶血性黄疸,如胆囊炎、胆结石等均可使输胆管道发生阻塞。肝炎亦可影响输胆管道使之阻塞,而发黄疸。

中医有治黄之法而无肝炎之名。中医认为黄疸是湿热郁结,多用清热利湿之法,而且根据六经八纲的辨证方法,把发黄疸分为阳黄、阴黄。

所谓阳黄,即阳明病而发黄疸

热盛湿轻,大便干,此类用茵陈蒿汤,或用栀子大黄汤,以通大便祛湿热,主用栀子、大黄、茵陈。

若恶心、肝区疼痛,而显柴胡证者,此类多见,当用大柴胡汤加茵陈蒿汤

若烦剧者,可加淡豆豉,更有配合栀子大黄汤的机会,此法甚善。这类证型比较好治,预后多良。

所谓阴黄者,即太阴病而发黄疸者:

阴性病发黄疸,不但小便不利,且多呈大便稀溏,此类以茵陈五苓散主之

若现柴胡证多,如恶心、食欲不振(伴随消化道症状),也要合柴胡汤,用小柴胡汤合茵陈五苓散。

但是,临床上以大柴胡汤加茵陈蒿汤方证为多,而茵陈五苓散证较少

有一种发黄疸发生在肝硬化时期,这与肝内输胆管道有关,多预后不良。

2.无黄疸的肝炎

这种肝炎起病时肝功能就不好,谷丙转氨酶(GPr) 200U/L以上,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TT)、麝香草酚絮状试验(TFT)都不正常,发病不知不觉,疲劳、不欲饮食,缠缠绵绵,差不多一得即是慢性病。

常见证型的治法:

(1)无力疲乏、腿软、腹胀、肝区疼痛——此多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对于体衰力弱(慢性病程)而显柴胡证者非常好使。

对疼痛重者,要加血分药,古人认为“邪在肝,两胁中痛”,此内有恶血(瘀血,所以肝大或脾大),可配合刺行间以引邪下行,灸足三里以温胃中。

具体加血分药时,因乏力者为虚,不可擅自用攻伐药,故合当归芍药散的机会为多,因该方也有治肝区疼痛的作用。有时加味王不留行(本为外科药,治瘀血性疼痛重)或桔梗(治疼痛的刺痛较好)。

总之,乏力者合当归芍药散,以其有强壮作用也。甘草加量也会有较好的缓痛作用。

这类治法,都是人感到特别乏力、胀满不欲食、大便偏干为宜;或许胃的证候不明显,而下腹胀得较重者为宜。

肝功能不好,加丹参、茵陈。因茵陈本属利胆剂,也等于疏肝剂,对恢复肝功能作用较好。道理后世论述较多,究其实质,仍不得其详。

以上方剂及合方,不光治肝炎,有些慢性病也多用,尤其是下肢无力、腰背肩酸者,吃了就感到舒服。

(2)若呃逆,有明显的所谓肝胃不和者——可用四逆散合茯苓饮(主治胃胀,重者加砂仁、木香),加量党参、橋皮、生姜;或合当归芍药散(治肝区疼痛),这样可对胃起很好的调理作用。此类证者,大便都偏稀。

若肝功能不正常,也可加丹参六至八钱,茵陈一两,甘草三钱。

凡胃不和,堵满得厉害,以此为主要证候者,多以此类方剂主之。

3.还有一种实证

痛重,肝功能破坏得厉害,苔黄,大便燥结(实),这种情况该攻也得攻,宜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此类为证虽峻,但却比较好治,有例病人转氨酶800U/L多,也得速效。若小便黄者,也可加茵陈,不可用补剂,虽当归等药亦不用。

总之,实证腹胀,大便干,辨证施治,该攻的情况,径用攻法也无碍。

4.小儿肝炎

小儿肝炎,大概显小柴胡汤证者属多,恶心、不欲食、无力等,小柴胡汤加丹参、茵陈,口干者加石膏。

对于肝炎,前面虽有急性、慢性的说明,但实际上是没法区分的,因本病潜伏时间有的短,有的长,为证不一,这多与传染性质有关系,所以不好分,实际上也不必强分。

最后注意一点,接触肝炎病人后,要洗手,必用肥皂洗两次,因此种病为滤过性病毒传染,谨慎为要,特别是手、口、脸,时刻注意。

本文选自《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段治钧、冯世纶、廖立行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中唯一一个医药类公众号),每日推送,及时获取中医药知识和养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