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想学健康—五行篇:五脏疾病的五行转变

文 / 老队员说
2017-10-14 14:30
五行,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不同特性的五种物质的属性,但它包括五种不同形质物质的分类,它是阴阳的内涵,是大自然保持和谐协调的根本因素。

中医思想学健康—五行篇:五脏疾病的五行转变

五行生克制化,亢害承制、淫治胜负以维持自然和谐协调的衡动制约,以平为期。五行的内容广泛,浩如阴阳,上极天文、下极地理、中极人事,如日月星辰的运转,四时气候的变迁,地质地貌的差异,形质形态,方向定位,以致思维意识、情感动作、声色气味、运动形式、脏腑组织、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转归,包罗万象,尽在五行化裁之中。究其原由,皆因生物均为一个小宇宙,均是一个五行俱全的阴阳统一有机体。

五行是阴阳的内在联系,它随阴阳的变易而变易,盛衰而盛衰。三阴三阳均具各自的五行特性,随着三阴三阳司天在泉四间气的不同,各年度各季节的物化现象彰显出不同的五行特性,所谓天垂象,地成形,上下相召,形气相感、五行丽地。大虚寥廓、肇基化源、五运中天、六气环流、曰阴曰阳、曰刚曰柔、函显即位、寒暑弛张,充分说明五行丽地以昭显阴阳的盛衰与变易。仔细观察各年度各季节物化现象,可兆见各年度五行阴阳盛衰与变易。对认识自然,顺应自然,

脏腑疾病的五行传递:

中医思想学健康—五行篇:五脏疾病的五行转变

《内经》云:“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应理解为气舍于生其所),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致其所不胜,病乃死。”言简意赅地描述了五脏疾病的传变的临床表现。兹举例说明:肝病:肝,五行属木,木生火,火气从心,肝藏血、心主血,肝脏有病势必受气于心,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即所谓“受气于其所生”也;肝属木、脾胃属土,肝脏有病势必影响到脾胃功能异常,木乘脾土,此之谓“传之于其所胜”;肝属木、肾属水,肝肾同源,水为木之母,子病及母,因肝病引起肾功能异常,即为“气舍于生其所”;肝属木,肺属金,木不胜金,肝脏既病,疏泄失常,气机阻滞,气血不畅,必定影响肺的速降和疏布失司,导致气滞血瘀,甚至肝硬化,甚至咽部静脉曲张破裂,吐血盈盈,以致反复发作嘛,病人因出血过多而至死亡,即所谓“传其所不胜乃死”。

余脏腑以此类推,致其所不胜者病多危,如肺脏疾病,因肺气失宣,肃降失司,影响到脾胃升降运化,影响到肝气之疏泄,影响肾脏之气化以致水寒互结或寒水射肺等一系列病症。肺主一身之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心为血所主,气滞血瘀,影响到心脏功能,以致心包络受邪,甚至出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的临床表现。

其他脏腑照此般类推亦可理解,如此充分说明一脏有病会累积他脏,他脏有病也会累及本身,五脏五行的生克制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有机整体。

至于“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致其所不胜,病乃死。”不可机械对待,与临床要灵活变通,可以用平他之法,以制其所不胜之锐气。

《内经》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告诫,旨在说明肝病,脾虚肝旺,木乘脾土,应扶其我所胜,以滋化源而言。脏腑疾病的五脏传递指我生、生我、我克、克我而言,本脏既病、病传生我的脏腑为子病及母,病传于我生的脏腑为母病及子,病传于我克的脏腑为特势相传,病转克我之脏腑为以弱犯强,必致灾祸。

我克、克我,为所胜、所不胜关系,临床必须结合时令变化。各脏腑病变多发于与五行相关脏腑太过不及之年,逢太过之年注意我所胜,不及之年注意我所不胜,太过之年扶其我所胜,不及之年扶其我所不胜,以它平它,以平为期,方无大碍。

脏腑疾病五行传递补示意图:

中医思想学健康—五行篇:五脏疾病的五行转变

肝→心 受气于其所生

肝→脾 传之于其所胜

肝→肾 气会于生其所

肝→肺 死于其所不胜

心→脾 受气于其所生

心→肺 传之于其所胜

心→肝 气舍于生其所

心→肾 死于其所不胜

脾→肺 受之于其所生

脾→肾 传之于其所生

脾→心 气舍于生其所

脾→肝 死于其所不胜

肺→肾 受气于其所生

肺→肝 传之于其所胜

肺→脾 气舍于生其所

肺→心 死于其所不胜

肾→肝 受气于其所生

肾→心 传之于其所胜

肾→肺 气舍于生其所

肾→脾 死于其所不胜

上述五脏疾病的五行转变,临床上常可际遇,一脏有病常可累积他脏,产生复杂变化的症候群,必须细查病因病机,结合时令变化,五行旺相休囚全面考虑,生克制化、滋化生育,灵活变通,使五脏各得其宜,权衡为治,总有难病,亦有问愈之兆。但有一点可以预言,五脏之疾传入其五行所不胜之行,其病情较凶险,为脾病传肝(土传木),引起大腹鼓胀;肺病传心(金传火),以致治节失调,心悸气喘;肝病传肺(木传金),肃降无权,气机不利,淤血上逆为患;心病传肾(火传水),心肾功能衰竭;肾病传脾(水传土),土崩水泛,运化无权。医者不可不知如此,亦不可不防。